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国“群体免疫”,也会成为“孤岛”。——

北欧国家瑞典一直被视为新冠疫情中的“另类”,它没有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实行严格的封锁措施。虽然瑞典也下令禁止超过50人聚集,博物馆关门、体育比赛取消,但同时仍允许餐馆、酒吧包括理发店、健身房甚至一些电影院营业。

很多人怀疑,瑞典当局是否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国民朝着“群体免疫”的方向走?该国医学家泰格内尔曾多次表示,尽管“群体免疫”并非政府的政策,但斯德哥尔摩最早将在5月实现这一目标——即超过六成人口感染后康复获得免疫力,进而保护高危群体乃至全社会免受感染(财新网)。

众所周知,“群体免疫”理论的“命门”在于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太大——它需要大量的人被感染作为“基数”,以新冠肺炎的病亡率,那将意味着死亡者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目前在各国的“严防死守”下,全球新冠病亡者也已经达到二十多万。很难想象,若“顺其自然”地实行“群体免疫”,这个数字会飙升到怎样的量级。

事实上,瑞典的疫情已十分严重。笔者查算了一下,截至5月3日,瑞典累计确诊22721例,死亡2769例,病亡率超过12%。不仅如此,以其1000万的总人口计算,相当于每10万人口病亡23人;而同为北欧国家的丹麦,这一数字仅为7人,挪威和芬兰甚至不到4人。 瑞典人真的要朝那个方向奔吗?

老外的心思我们很难猜。笔者想到的是另一个问题:就算瑞典或其它某个国家实现了“群体免疫”,接下来又会怎样?

按逻辑推论,该国国内可以放开管制,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是,它必须仍然实行“闭关锁国”。因为在其它国家没有实现“群体免疫”的情况下,若该国打开国门,就可能会涌入为数不少的病毒携带者,从而稀释该国“群体免疫”的质量。“稀释”到一定程度时,其“群体免疫”构筑的防线就会被冲垮,导致疫情再度暴发。

这个道理其实也适用于吾国。虽然我们以最严厉的封城、隔离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但只要其它国家未能像吾国一样遏制住疫情,我们就无法打开国门。

因此,无论是“强力遏制”还是“群体免疫”,只能“保一方平安”。人类若要真正战胜新冠病毒,就必须团结一致打一场“世界大战”。否则,即使某个国家的抗疫取得了成功,也只能成为地球上的“孤岛”。

当然,即便是“孤岛”也属于“安全岛”,总比疫情失控、死人无数要好。(未名日记5月5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7篇文章 20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