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闻基辛格博士之言所想到的。——

或问:新冠疫情过后,这个世界会改变吗?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向“峰值”攀升,这个时候来讨论这个话题,似乎为时过早。但有一种人就是专门从事“高瞻远瞩”的,这种人通常被称为“战略家”。所以对他们来说,现在讨论这种话题不是什么“为时过早”,而是“正当其时”。

吾国人民的老朋友、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就是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外交战略家”。据财新网报道,他老人家日前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虽然(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攻击有望是暂时的,但它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可能会持续几代人。”他预言: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世界不会再是疫情前原本的样子了。

当然,作为一个官场出身的老人,基辛格在任何时候都会秉持“政治正确”的原则。从财新网的介绍来看,他这篇文章也只是循规蹈矩地对各国政治家提出了一些司空见惯的忠告,譬如维护公众信任对社会团结、国际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力战胜疫情,最终必须与全球合作的愿景和计划相结合,等等。

然而他也坦承,新冠疫情导致了一种“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现象,即在如今这个经济繁荣取决于全球贸易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时代,各国在危机面前却纷纷筑墙建篱、各自为政。这句话还是很有警示意义的,但因报道没有转载其全文而只是介绍梗概,笔者并未看到他对此种现象根源的深度分析。其实说来也很简单:人性所致。正如我们在每个国家都能看到人类闪光的一面,特别是医护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奋不顾身的精神,以及人们的友爱和团结互助,这次百年不遇的疫情也难免会暴露出一些人的自私和丑陋。

博士提出的下列命题令笔者陷入沉思:新冠疫情之后,“世界将永远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吗?从报道引述的内容看,博士用的是肯定句,但似乎没有对此详加描述。

变化当然是有的。比如从短期看,人们的生活和卫生习性肯定会有所改变,最典型的是西方人可能会从此将不再拒斥戴口罩。又如经此一疫,各国检测防治传染病的体系建设可能会得到加强。

然而若论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文化,笔者觉得恐怕不大会因此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比如欧美国家,尽管疫情让他们损失惨重,但很难想象会放弃诸如“小政府”、“联邦制”等基本制度,以及他们“自由至上”的理念。又比如吾国,既然从眼前看来,我们的抗疫成效远超过西方国家,从而再次证明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那就更没有理由作出改变了;如果说一定要有的话,只能说国家的管控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而绝不会是弱化。

更多的变化恐怕来自于经贸方面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前者可能表现为“全球化”的进退,以及产业链的变动;后者则可能表现出某种“疏离”。至少在一两年内是这样。 这是一个大题目。以基博士的阅历、学识和睿智,尚没有看到他有详尽的论述,何况笔者这样的“布衣”,所以只能“点到为止”。

简单而论,笔者担心会否出现“两潮”:

一是疫情过后,吾国国内会不会出现计划经济的“回潮”?因为疫情对吾国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再加上别国遭受的损失可能更大,之前几十年的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产业链可能会遭到破坏乃至部分断裂,未来的“外需”或将锐减,其程度大概率将甚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吾国的市场化能不能继续推进?老话说“不进则退”,故而笔者有此担忧。

二是疫情过后,吾国的国际关系会不会面临另一种“回潮”?这里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欧美发达国家。很明显,他们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可以说“完败”给了吾国,这会不会使得他们事后“恼羞成怒”,对吾国采取“敬而远之”乃至情绪性的报复态度?

当然吾国是一个大国,且向来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传统,即便真的出现上述这种情况,照样也能挺得过去。从一些迹象来看,吾国似乎正在做这样的准备,领导最近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一个小小不然的例证是:前不久因个人所发言论导致中美之间发生“骂战”的那位先生,近日已经“复工”,这似能证明他之前所言并非是“失言”。

所谓“两潮”之忧,只是笔者个人的浅见,人微言轻,是作不得数的。即便如此,笔者也希望自己不会成为“乌鸦嘴”,希望疫情过后,无论是吾国还是他国,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些而不是更糟。(未名日记4月14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4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