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2015)·

 

                           疫情若难止,全球“停摆”到几时?

 

本文要义:故此,人类必须要从以上两种假设的极端情况中准备好一条“中庸之道”,亦即:在疫情尚未完全消失的情况下、在力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取部分结束经济的“停摆”,以维持人们的基本生计,等待“柳暗花明”的到来——无论它以何种形式呈现。

 

本文的题目显然是针对吾国之外的疫情而言。在吾国,新冠疫情早已被基本摁住,连当初的“震中”武汉也于日前“解封”。现在吾国的防疫重点是“输入性”,而全国性的复工复产正在全面推进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安然渡过新冠危机,由于吾国是靠“强力遏制”模式摁住疫情蔓延的,绝大多数人并不具有免疫力,所以后面可能还会有波折。对此笔者曾在上一篇博文《上半场、下半场……加时赛》中专门议及。

当前域外大部分国家都不得不开始仿效吾国,开始实施各种隔离措施,吾国网民戏称为“抄作业”。但限于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它们显然达不到吾国的管制强度。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勉力为之。故此从境外的疫情来看,很多人悲观地认为,要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消灭新冠病毒,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有不少专家预估,疫情可能会延续半年到一年,即使上半年有所减缓,不排除下半年或明年还会卷土重来的可能。

若果真如此的话,其它的都还好说,毕竟“禁足”之类虽然让人憋屈,但一般而言还不会死人(除非患有非常严重的抑郁症)。问题在于人类社会的经贸活动,能抗得住“停摆”这么长时间吗?

这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以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为例,笔者看到,高盛公司曾在3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认为,疫情给美国带来的经济冲击和大面积失业,可能比之前预想的更为严重。其中今年二季度可能会成为美国二战以来经济萎缩最为严重的一季。高盛预计,美国失业率可能会在2020年年中达到15%,美国一季度的GDP将下滑9%,二季度GDP预将萎缩34%!

虽然高盛同时预估,美国的社交隔离及增加检测等措施会在4月初见成效,美企将在5月或6月逐渐复工复产,美国经济会在三季度强劲复苏,扩张幅度或将达19%,成为战后经济增速最快的季度,但2020全年的GDP预计仍将萎缩6.2%,达到“大萧条”以来的最大降幅。

跟我们不同,美国人似乎向来不惮于“把丑话说在前面”。高盛的上述预估已经够吓人的了,然而现在4月份已经过去了一半,美国的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中,无论是确诊病例还是病亡人数,都已达全球之最,连疫情何时会攀升至峰值都尚未可知,遑论经济“强劲复苏”!——显然,高盛的上述预计还是过于乐观了。

美国如此,其它国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退一步讲,就算它们的情况好一些,如果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之一(另一架引擎当然是吾国),若美国经济“熄火”个一年半载,全球经济将会怎样?

经贸“停摆”,首当其冲的是失业者陡增。仍以美国为例,短短一个月内,其失业人数从疫情初期的几十万猛然增加了十几倍,而且可以肯定这一数字还会与疫情的蔓延同步上升。为此美国政府和议会不得不紧急推出2.2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其中就包括给每个家庭派发上千美元的生活费。这些钱当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联邦政府本身就负债累累,财政早已入不敷出,因此说白了就是“印钞救急”。尽管理论上“印钞”势必会稀释货币的购买力,但危急之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笔者曾在微博中指出这相当于政府征收的“通胀税”,本质上说就是“全民凑份子”救助弱势群体。

在吾国,由于采取了“强力遏制”模式,虽然在全球最早暴发疫情,但也是最先控制住了疫情。然而之前两个月的“停摆”也对就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不像美国对失业会统计到人头,吾国一般只计算总体的失业率。根据官方数据,吾国2月份的失业率为6.1%,比疫情之前上升了约1个百分点,看上去似乎升幅不大,但鉴于吾国的劳动力人口基数十分庞大,1个百分点的背后可能就是成千上百万人。再加上吾国的农民工有2亿多,他们的就业情况很难统计。笔者记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官方曾透露当时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多至2千余万人,成为当届政府紧急推出著名的“4万亿”刺激计划的直接原因。而如今的这波新冠疫情,专家们普遍预计其对经济和就业的冲击力超过那年的金融危机。

笔者看到中国新供给经济学五十人论坛成员刘陈杰先生近日在财新网撰文分析认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他们用两种方法估算的吾国“摩擦性失业”,总规模均在1.5亿-2亿人之间。所谓“摩擦性失业”,按他的解释就是“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当然这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而且应该是根据数学模型推算出来的,会不会达到这个规模笔者无从判断,但可以肯定吾国的失业者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跟失业问题紧密相联的是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问题。应该说在这一点上吾国的情况要好于美国。一来不像美国人有钱就花甚至借钱消费,在由“靠天吃饭”农耕社会转型而来的吾国,百姓向来有储蓄偏好,即使收入减少,多少还能顶一阵子;二来每次失业浪潮来临,农民工总是被“打头阵”,好在他们在乡下都还有地有房,回到老家以后温饱应该还能维持。说到这里不能不承认,吾国坚持不搞农地私有化,虽然在正常年景里损失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但危机来临时却能见出它的好处——政府不用太担心失业农民工的吃饭问题。当然长期实行这种“半公半私”的土地制度只在危机来临时“应急”而用,从总体效率看是否划算,那是另一个问题。

前几天笔者还看到吾国香港特区政府为保就业、保经济,将推出第二轮抗疫基金,亦是港府自疫情发生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财政支出。该计划涉资1375亿港元,其中的800亿港元专门用于“保就业”,具体做法是向全港所有合资格雇主提供员工工资50%的补贴,每人每月的补贴上限为9000港元,初步计划为期6个月。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激励雇主在疫情期间不裁员,因为这相当于政府替你垫付了员工的一半薪水,预计将有150万名雇员因此受惠。港府施出如此手笔当然是因其财政比较充裕,同时也因为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此次受疫情打击尤为严重,旅游、航空等支柱行业已完全停顿,其它行业的生意也大受冲击,为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和公司倒闭,特区政府“需要做出史无前例的响应”(林郑特首语,财新网)。

又看到经济学家高善文先生在财新网撰文认为,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性的冲击,上回出现规模如此大的疫情应该是1918年前后的西班牙流感,根据历史经验,疫情结束后,经济将自发地强劲恢复,并将持续较长时间;指除“均值回复”的力量之外,由于瘟疫减少了人口但没有减少资本存量,因此人均资本存量将得以提高,从而将推高人们收入的均衡水平。——虽然这样说听起来似乎有点“残酷”,但可能是“话糙理不糙”。实际上前引高盛的那份报告也认为,疫情过后美国经济将会有异乎寻常的强劲增长。有人称之为“报复性反弹”,笔者更愿意称为“补偿性反弹”。——问题在于,其前提都是“疫情结束”。

以上所指的主要是实体经济,至于股市之类,无论它如何大涨大跌,笔者当下基本上不加关注,一是因为它毕竟是“虚拟经济”,说到底还是要看实体经济的“眼色”;二来现在处于非常时期,股市无论是涨是跌,都带有很强烈的非理性因素。笔者赞成有论者给出的疫情期间的优先排序:首先是民生,其次是经济,再次才是股市之类的金融。笔者亦同意一些观察家的分析,即新冠疫情可能会造成一段时期的经济衰退,但不大会引发金融危机。再说此次各国政府和央行早早地备好了“弹药”,降息的降息,降准的降准,QE的QE,只不过这些措施主要针对的是金融市场,对提振实体经济并无多少直接作用——投资、生产、消费这“三驾马车”都因疫情“停摆”了,此时货币政策放得再松也只是“隔岸救火”。

所以,关键的关键,一切的一切,还是要看全球新冠疫情究竟会肆虐到何时,从而可以结束社会经济的“停摆”。

事实也雄辩地证明,要想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蔓延,吾国的做法是最有效的,现在各国也都跟着“抄作业”,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大多数国家未能真正做到“全盘照抄”,因此可以预判他们控制疫情的速度会慢于吾国。如此拖延下去,且不说会延长对吾国的“倒灌”,从而使得吾国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复工复产,单就这些国家自己而言,其经济民生又能抗得到几时呢?

笔者刚看到的最新消息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4月9日称,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跌入负增长,出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后果。格奥尔基耶娃称:“仅在3个月前,我们预计2020年基金组织成员国中将有超过160个国家实现人均收入正增长。今天,数字已经颠倒过来:我们预计今年将有超过170个成员国出现人均收入负增长。”她表示,即使新冠疫情在下半年消退,那时允许逐步取消防控措施并重启经济活动,IMF的基线假设也只是2021年的世界经济可能会出现局部的复苏,但就连这一前景也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它可能因为很多变量而出现恶化,包括新冠疫情的持续时间。(财新网)

毫无疑问,疫情当前,“救人”当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即使经济“停摆”也应在所不惜。然而请恕直言,对全社会来说,这样的优先顺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当“停摆”时间过长,开始危及“国计民生”的时候,事情可能就会起变化了——到那时,“停工令”也好、“隔离令”也罢,人们还会自觉遵守或者说政府还有勇气强制执行下去吗?据报道,在拉美有些国家,出现了部分人上街抗议隔离措施让他们的生活陷于困顿的现象。这并不奇怪,如果日子过不下去,人们就会忍无可忍,选择“铤而走险”。

反过来问:如果全球疫情做不到像吾国这样迅速地遏制,如果感染率和病亡率不能显著下降,又难道可以让人们“冒死”去上班工作吗?

以上两个“针锋相对”问题,相信无人能轻松地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也许有人会说:若新冠病毒像SARS一样自动消失,或者等疫苗和特效药研制成功,上述两个问题不就会迎刃而解了吗? 对第一种假设,笔者——相信所有人都会乐观其成。可惜这不是由人类说了算,而是病毒说了算。对第二种假设,笔者要反问的是,如果疫苗和特效药要等一年以后乃至更长时间才能问世,各国社会经济的“停摆”能坚持那么久吗?

吾国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政治家们也强调要有“底线思维”,亦即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吾国领导最近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那么,万一出现上述那种糟糕的情况,又当如何处之?

故此笔者认为,人类必须要从以上两种假设的极端情况中准备好一条“中庸之道”,亦即:在疫情尚未完全消失的情况下、在力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取部分结束经济的“停摆”,以维持人们的基本生计,等待“柳暗花明”的到来——无论它以何种形式呈现。

据财新网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正计划开展一项名为 “团结II”的血清抗体研究试验,并将于近日启动。根据笔者的理解,与此前作为各国筛查传染源主要手段的病毒核酸检测不同,血清抗体检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找出确诊病例,而是要从人体中检测出是否通过某种途径而具有对病毒的抗体,从而具有了免疫力。

这让笔者想起了之前在澎湃新闻上看到的一则消息: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3月26日报道,英国政府官员表示,英国可能会在未来开展大规模冠状病毒抗体检测,以判断哪些人已感染新冠病毒并拥有抗体。英国已经为此订购了350万个抗体检测试剂盒,并计划再订购数百万个。该测试方法将对血滴进行分析,可判定哪些人已感染新冠病毒并拥有抗体。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英国可能会成为首个在家庭大规模开展此类检测的国家。

笔者是个“医盲”,不敢确定英国要开展的这种抗体检测跟WHO的上述“团结II”项目是否属于同类性质的试验。据介绍,通过这种检测证明具有抗体的人,他们不再惧怕病毒的感染,从而具备了在外部世界安全地“自由活动”的能力。据说英国当局有意图为抗体检测合格者颁发专门的证书,允许他们上班、上学以及开展正常的社交。美国和法国等也有这样的计划。吾国虽然由于缺乏优质血清学检测试剂,尚未开展大型血清学调查,但有关方面已多次表态有意启动这项调查。

这意味着,如果该项计划试验成功并大面积进行测试,就有可能将一部分劳动力从“禁足”中解放出来,投身到经贸活动中,从而至少可以部分结束社会经济的“停摆”。 果如此,当然是件好事,从而给笔者在前面提到的两个“针锋相对”的难题提供一个缓冲性的解决办法。

当然,全球性、全面性的复工复产复学和投资、消费等活动,最终还是要等待疫情的彻底结束。但至少,人类或许由此不必担心经济长期“停摆”而“坐吃山空”了。

                                                             2020年4月13日于安吉桃花源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5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