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2010)·

 ——兼议新冠疫情的“倒灌”

本文要义:不妨取中庸之道,既不能“闭关锁国”,当下也不能完全敞开大门,对于所谓的“倒灌”,所谓的“木桶效应”,应该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不一定向那块最短的“木板”看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自身所能容纳的“水量”;但无论如何,我们对那些回国“避疫”的海外华人还是要尽量予以接纳,然后该检测的检测,该隔离的隔离,该治疗的全力予以救治——毕竟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不然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从1月13日泰国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开始算起,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新冠疫情除了之前已在吾国酿成重灾,如今还席卷了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目前已有上百个国家出现疫情,全球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已达数千,总数上升到两万多例,其中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国已突破千例甚至逼近万例。大有形成全球“大流行”之势。

这恐怕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就连世界卫生组织这样的顶级权威机构,一个多月前还曾就在吾国暴发的新冠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讨论了好半天,讨论的结果竟然是否定的。直到一个星期以后才重新开会“否定转肯定”。而今天它要面对的,是要不要宣布“大流行”的决策。 世卫组织专家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像笔者这样“后知后觉”的普通人了。我们与新冠病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见一斑。

局势很严峻,人类怎么办?

前几天看到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先生撰文提出一个观点,大意是如果最终不幸出现疫情的国际大流行,则一个国家单独严防死守意义就不大了:即使在自己土地上艰难防住了病毒,但只要不闭关锁国,只要世界上有关键国家采取了相对佛系的防控策略,那么其他国家最终都只能向它趋同,事实上就会产生“木桶效应”。

众所周知,所谓“木桶效应”是管理学的一个定律,指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无论其它的木板有多长,但只要其中有一块木板比较短,所装之水就不会超过它。由此又引申出“短板”的说法。吾国领导最近也说,要通过这次疫情找补上吾国防治体系中的“短板”。

吾国的体系中有哪些“短板”另当别论,就目前新冠疫情正在全球性蔓延的局势而言,王烁先生所称的“短板”,是指有些国家的防控措施比较松,而各国最终的防控效果,是由那个措施最松的“关键国家”所决定的。

此话怎讲?笔者揣摩王先生的意思是,如今的世界已经“全球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汇和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如果某“关键国家”的防控措施很松,其它国家即使再严,也难免会产生“输入性”病例,加上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久而久之,各国的防控措施也只好“从松”而无法“从严”了。

王先生的说法不仅有理论和逻辑,还有事实为据。比如,吾国的抗疫斗争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每日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增加数量大幅下降,而治愈出院者越来越多,疫情正在向“拐点”逼近;然而,由于国际疫情正在蔓延,致使吾国开始出现了一些“倒灌”现象。

仅举一例:3月3日这一天,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的侨乡青田县,“输入型”新冠确诊病例陡增了八人;此前一天,青田曾报告了浙江省首个同类病例。这八个人均在意大利北部贝加莫的一家餐厅工作,无湖北武汉接触史。也就是说,这八个病例是从意大利“倒灌”进吾国的,而意大利属于目前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确诊病例每日新增数百,总数已超过7千之多。 试想,如果这样的“倒灌”现象多起来,以新冠肺炎的传染性,那将对吾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据介绍,仅浙江青田一个县,在海外的华侨就有三十多万,其中在意大利的青田人就有十万之众。若放眼全国,不算已加入他国国籍者,拿中国护照旅居海外的华人少说也有数百万。如今欧洲正在成为疫情蔓延之地,而他们的防控措施又远比吾国来得松,如据报道,意大利已是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但该国政府仍然不肯下令让普通民众外出戴口罩——或许是下了令也未必有用。有人戏说,意大利人是“宁要自由,不要口罩”。

在这种情况下,海外的吾国同胞会作何感受?一方面,他们可能会受到当地人的某些歧视,内心压力本来就大;另一方面,他们又惊恐于疫情在所在国的蔓延。相比之下,作为祖国的吾国,疫情正在得到有效的遏制,情况正在逐渐好转,此时此刻,华侨们动了归国返乡的念头,岂非是人之常情?出现所谓的“倒灌”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倒灌”的比喻未必恰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倒灌”的原意是指因受潮汐或飓风、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影响,产生了迫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的逆反现象。如果我们把华侨们的回国躲避疫情比喻成“倒灌”,那岂不等于承认新冠肺炎病毒是从吾国“顺流”到外国的?但以钟南山院士的说法,新冠疫情虽然最先发生在吾国,病毒的源头却未必产生在吾国。事实上,当前其它国家的感染者中,就有不少病人并没有在吾国的旅行史或接触史。

不过本文无意于“咬文嚼字”,既然大家都说是“倒灌”,那就从众吧。笔者真正的问题是:如果海外华侨们真的都动了“回国避疫”的念头并付诸行动,不要说数百万人,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数十万人“倒灌”回来,那将是一种什么局面?我们又将何以处之?

回顾近两个月来的经历,笔者深感老天跟我们、也跟老外们开了个大玩笑:起初,吾国刚刚暴发疫情时,不少国家都对我们“避之唯恐不及”,有的封锁边境,有的下达旅行禁令,有的国家还产生了歧视华人的现象;谁料想现在形势倒转,我们正在“一天天好起来”,他们那里却“一天比一天糟糕”,如今已变成不是他们防“输入”,而是我们要防“倒灌”了!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今只用了区区几十天,“河西”就有变“河东”之势了。

不扯闲话,还是说回到王烁先生所提的“木桶效应”吧。世人皆知,吾国为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民众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才换来了如今疫情得到明显遏制的局面,难道竟然因为同样猝然而至的“倒灌”,最终不得不跟依从一些国家的“短板”而向他们“看齐”吗?

据报道,世卫组织专家近日为吾国控制疫情的努力点赞,称我们的“表现达到了望尘莫及的水平”。以笔者的理解,“望尘莫及”既是对吾国防控措施的强度遥遥领先的赞扬,同时也隐含了其它国家难以仿效的意思。

诚然,如果不考虑别的因素,单就防控疫情的效果而言,“闭关锁国”确实是最佳方案,因为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御敌(病毒)于国门之外”。吾国武汉的“封城”,就是一个缩小的样本,特别是对湖北之外的省区来说,由于武汉的“封城”阻止了病毒向这些省区的大规模传播,从而使外省区的疫情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同时又以举国之力驰援武汉,令后者的疫情也大为缓解。

然而,一国之内或可如此,当大半个地球都发生疫情时,难道可以将这种策略“放大”——从而让各国“闭关锁国”吗?

你还别说,至少有一个国家从一开始就这样做了,那就是我们的近邻——朝鲜。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朝鲜是最早采取严格管控措施的国家。早在1月底,朝鲜当局就宣布进入国家紧急防疫状态,雷厉风行地切断了海陆空的入境渠道,并表示在新冠病毒的疫苗问世前,不会对外国人开放边境。至于朝鲜国内的防控措施,笔者未见有详细报道,但可以肯定,也必是严之又严。而且其效果也的确很显著:作为吾国的近邻,朝鲜至今没有发现一例确诊病患(至少它是这么宣布的)。

按照世卫组织和一些专家的说法,新冠疫苗问世并付诸全面应用,至少要等到一年以后。这也就意味着,朝鲜在未来的一年之内都将“闭关锁国”。不过想来这对它来说也不算是什么难事,盖因它本来就是世界上极少数没有对外开放的国家之一。

“闭关锁国”一向被我们当作一个贬义词来使用。不料今日遇到新冠疫情,竟然发现它还有“积极”的一面。可见辩证法的确是无处不在。

可是,朝鲜能做到的事,其它国家也能做到吗?君不见,经济全球化早已成为世界潮流。别的不说,此次新冠疫情给全球产业链造成的沉重打击显而易见。如果各国都向朝鲜“看齐”(当然以它的实力,还称不上是王烁先生所说的“关键国家”),世界经济将会怎样?人文交流又会怎样?在此之前,国际上一直存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争,而面对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尽管世卫组织还没有正式下定义为“大流行”),有人已经扬言:新冠疫情正在助推“逆全球化”。

不用说,吾国前几十年的经济飞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化,故此也一直是全球化的鼎立支持者。尽管以吾国面积之大、人口之多,以现在所具有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关起门来搞“自给自足”,日子也未必就过不下去。但是,毕竟吾国的经济并没有完全摆脱“外向型”,而且还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若真的为避免疫情“倒灌”而实行“闭关锁国”,即便只是作为“临时之策”,对本来就受疫情冲击的国内经济,恐怕只会是“雪上加霜”。且不说别的,单就吾国前期所投资建设的“一带一路”而言,那将会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这些道理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闭关锁国”不仅对吾国绝不可行,对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依据逻辑,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王烁先生所提的“木桶效应”又是言之成理的,特别是当我们面对有可能是“方兴未艾”的“倒灌”现象时,采取什么办法来加以遏制的确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不肯“屈从”于其它国家在防控疫情上的“短板”,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办?

笔者先是见到澎湃新闻转引微信公号“丽水日报”消息说,丽水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日前致信丽水籍海外侨胞,除了表彰华侨们为祖国的抗疫斗争所作的贡献,信中说“流动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返程风险极其之大,已发生乘坐国际航班回国途中被交叉感染的病例,令人痛心,大家千万要吸取教训。”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如确有急事要回国,务必如实……”云云,不难看出写信部门(想必也是上头决策部门)的一种矛盾心理:既不希望华侨们扎堆回来造成大量的“倒灌”,又不能直接劝他们不要回来。

接着又见央视报道,吾国驻意大利使馆发言人近日回应包机撤侨问题时说,“根据国内防疫实践经验和医学专家的意见,疫情期间应尽力避免旅行,减少乘坐飞机等密闭式交通工具,防范发生交叉感染。”又说,“面对疫情,不流动是最大的安全,居家是最好的防护。”亦可见用心之良苦。

好在据统计,目前“倒灌”进来的新冠确诊病例还只有几十例。但未来回国的华侨数量究竟会达到怎样一个规模,其中“倒灌”的新冠病例会有多少,还是个未知数。若数量超出预期,我们又当如何处之?

就在昨天,笔者看到吾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客座教授、世卫组织新冠肺炎联合考察组成员袁国勇先生表示,若两地的疫情发展水平接近,就没有必要限制人流,但对那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和国家如现在的韩国,应暂停与他们的人流往来(财新网)。

虽然袁教授没有说对疫情较严重国家的归国华侨该怎么办,但笔者从他的建议中得到启发,亦即:我们不妨取中庸之道,既不能“闭关锁国”,当下也不能完全敞开大门,对于所谓的“倒灌”,所谓的“木桶效应”,应该尽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不一定向那块最短的“木板”看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自身所能容纳的“水量”;但无论如何,我们对那些回国“避疫”的海外华人还是要尽量予以接纳,然后该检测的检测,该隔离的隔离,该治疗的全力予以救治——毕竟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不然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尽管这意味着,我们的抗疫斗争不仅不能放松,还可能会延长周期,也意味着我们将付出更多的代价。

这世上有些事情,不能仅从利益来考量,不是吗?

说来说去,笔者最后还是要重申自己的三大祈愿。

祈愿之一:就像经济学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新冠病毒的毒性和传染性会逐渐减弱,从而使得疫情逐渐减轻特别是病死率会逐渐下降。这样,即使出现更多数量的“倒灌”,国内也有余力应对。

祈愿之二:医学家们能够尽快研制出疫苗和特效药,以防备如有些专家所预测的,新冠肺炎将转为一种慢性病与人类“长期共存”。

祈愿之三:该死的新冠病毒会跟当年的SARS一样,随着天气的转暖而自动消亡。如此,我们就既不用“闭关锁国”,也不必害怕所谓的“倒灌”了。

愿上苍庇佑中华,庇佑世界。

                                                               2020年3月9日于安吉桃花源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