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小丑》:一个危险的信号。——冬季某夜,笔者花了两个小时观看了堪称去年全球最火的电影《小丑》,之前此片刚刚斩获威尼斯电影节和金球奖的几项大奖,并成为本届奥斯卡奖最热门的入选影片。然而,笔者对此片的观感却没像其行情那么“火”。如果说主角“小丑”在电车上拔枪射杀了那三个凌辱他的“华尔街男”,还可以认为是他受辱之后的奋起反抗从而“激情杀人”的话,那么,当他在病房用枕头闷死了他的母亲,接着又枪杀了几个对他有嘲讽之意的人物后,笔者对他的印象便“急转直下”。据说,“小丑”的原型来自于一个漫画人物,在原作中是一个“大反派”。但笔者在改编拍摄的这部电影中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编导要将他塑造成一个反面形象,从头到尾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正义的反抗者”。诚然,影片前半部分中“小丑”的不幸遭遇是令人同情的,然而这就能构成他后来肆意杀人的理由吗?怪不得有评论认为此片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在笔者看来,这部电影的出现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其“危险”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反映了当今愈演愈烈的社会不公,如果这种不公平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和平衡,那么,世界就有走向影片中“小丑”式的暴力反社会(包括片中由其引发的大规模骚乱)的可能;另一方面,编导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对“小丑”受欺压、受凌辱的遭遇给予同情,这是可以理解也是应该予以赞赏的,然而编导的这种倾向性却一直贯穿全片包括“小丑”后来的肆意杀人,这就让观众——至少是笔者难以接受了。而这样一部影片却在国际上多次斩获大奖,且有问鼎本届奥斯卡的可能,笔者不禁要问:养尊处优的艺术家们,难道是要藉此呼吁世界来一场玉石俱焚的“暴力革命”吗?果如此,他们所发出的这一信号也是“危险”的。(未名日记1月23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