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此“知识付费”不适合上市。——财新网报道:此前屡次被传言要上市的罗辑思维,终于官宣要冲刺IPO,如果成功,有望成为“知识付费第一股”。据介绍,罗辑思维旗下的主要产品为“得到”APP,由前制片人、主持人罗某创办,以长视频脱口秀的形式在YouTube、优酷上以周播的形式更新,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笔者注意到,近年来“知识付费”的形式在吾国大行其道,主办者不但实行企业化运作,而且还争相上市。在罗辑思维之前,就有过“吴某某频道”冲刺IPO等案例,只不过均以失败告终。这些主打“知识付费”的公司,主要依托一两个名家在网上“讲课”收费的方式盈利。笔者没有听过这些讲课内容,故此对其质量无从评论,但既然有千百万人愿意付费“网听”,肯定有市场需求,“知识付费”也符合价值规律。然而,笔者搞不懂他们为什么还要上市。需知企业上市是为了融资,融资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市场和开发新产品,但网上这些名家的文章和演讲不具可复制性,好比一个演员,演技十分精湛,其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票房”(包括线下和线上),若想多挣钱,只能尽力增加自己的演出时间,扩大自己的观众数量,或者提高票价,但你能设想把他的演技和名气拿去“上市”吗?演员靠演技,作家靠作品,所谓的“知识付费”也离不开这个道理,一个人即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如果硬要去“上市”,除了“圈钱”,笔者看不出有其它目的。之前的那些失败案例说明,这种“知识付费”的形式不适合上市。说难听点:你的著作可以热销,你的演讲可以很火,据此不管赚多少钱都是正当收入,但若还想上市,是不是有些太“贪”了?或许笔者的观点错了,欢迎批评。(未名日记10月3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6篇文章 7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