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1939)·

 

                       气候变化:一个无知者的困惑

 

本文要义:有一个问题始终在困扰着笔者,即:碳排放是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乃至是唯一的原因吗?当今的气候变化,会不会还有更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原因,比方说,它会不会主要是地球乃至宇宙自身运转所带来的一种周期性的气候变化?即使人类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如果依然不能阻止地球的进一步变暖(热),那我们又该怎么办?

写作这篇博文时,笔者的心情颇为复杂。在此之前,笔者阅读并下载了有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些资料作为参考。显然,笔者并不想让自己的文章只是个“传声筒”,但有些数据和说法又无可回避,因为没有它们也就不会引起笔者的相关思考。

让我们还是从最新的一则消息说起吧。

据澎湃新闻报道: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在纽约拉开帷幕,与往年不同的是,在此次大会主要议程开始前,场内场外的多场活动使得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了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赶在各国领导人开始一般性辩论的前一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了“抢得先机”,精心安排并亲自主持了一场 “气候行动峰会”。之所以称为“行动峰会”,据古秘书长解释,是因为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的“对话”已足够多了;现在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那么巴哈马刚刚遭受飓风后末日般的景象就是这个世界的未来。

事实上自2017年上任以来,古特雷斯就一直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在此次峰会的开幕式上发出呼吁:气候紧急状况如同赛跑,而我们正在输掉这场比赛(“但如果我们现在改变方式,这场赛跑我们是能够赢的”)。他甚至指我们曾经所称的“气候变化”已经演变称一场“气候危机”,而我们曾经所称的“全球变暖”,现在更准确地说已成为“全球变热”。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布的一份由权威气候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报告,2015-2019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时代升高了1.1°C,与2011-2015年间相比升高了0.2°C。2015-2019年很可能将成为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由此引发的大范围、长时间的热浪,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前所未有的森林火灾,以及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报告强调,只有立即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在各个经济领域实施深入“去碳化”,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以及能够吸收碳排放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进一步支持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的相关技术手段,才能避免地球进一步升温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危险后果。

古特雷斯痛心疾首地表示:“我们这一代人没能履行保护地球的责任,是时候做出改变了。”而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是他下面这句话:“我们必须做出一切努力,在气候危机终结我们的生命之前,让它停止。”

的确,尽管地球上的人类正在受到各种各样的灾难和困扰,包括战争、贫困、疾病、恐怖主义、贸易摩擦等等等等,但唯有气候变化却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正如古特雷斯所说,前几年人类还在讨论的“气候变暖”,现在已经悄然成为“气候变热”,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同身受。如果未来的地球气温进一步上升,地球将会怎样,人类将会怎样?

对此,有“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之称的自然博物学家大卫·爱登堡,在去年年底于波兰卡托维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文明的崩溃和大部分自然世界的灭绝即将到来。”——这跟古特雷斯的“终结”说异曲同工,从而更有力地支持了古氏的“气候危机”论。

毫无疑问,不管是“变暖”还是“变热”,近年来地球气候的这种变化与人类的活动有着正相关。一些科学家们反复证明:人类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碳排放,从而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为此,要阻止地球的进一步变暖(热),人类必须要减少碳排放,首当其冲的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以逐步实现三年前在巴黎缔结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提出的目标:“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摄氏度以内。” 而此次联合国的“气候行动峰会”,更是提出了到2050年全球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并得到了德、法等国家的鼎力支持。

笔者承认,现在的地球正在变得比以前更热,极端天气似乎也比以前更多;笔者也承认,人类的减排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这可以从吾国每逢重要的政治性活动时北京等地就会出现“蓝天白云”这一事实中得到验证),有助于降低城市的热度(无数台空调的外机排放肯定使城市的气温有所提高)。然而,有一个问题始终在困扰着笔者,即:碳排放是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乃至是唯一的原因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笔者无比赞同和拥护联合国提出的“零减排”的呼吁和计划,哪怕为此要降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仅仅是笔者个人,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应该持此态度,因为与造成人类文明包括人类自身的毁灭这一后果比较起来,一切所谓的“牺牲”都算不了什么。难道不是这样吗?

不仅如此,在这一毁灭性的巨大威胁下,笔者还主张世界各国都应该摒弃市场经济而改行计划经济——依照人均原则来分配碳排放指标,直至完全实现“零排放”。唯有如此,才能拯救人类文明和人类自身。需知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它建立在资源无限可用的假设性基础上。而如果无限制的碳排放被确凿地证明它必会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地上升,那么,就像古特雷斯所说的,“我们必须做出一切努力,在气候危机终结我们的生命之前,让它停止。”

当然,即便如此,笔者也意识到自己的上述主张不过是一种“拖延战术”。因为假如资源终归是有限的,那么无论人类怎样有计划地节省使用,最后还是免不了会消耗殆尽。同时,笔者也对在人类尚未实现“大同社会”的现实情况下,能否实行全球性的计划经济深表怀疑。过往百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计划经济是一种低效的生产方式。更何况还有所谓的“经济人假设”,人类在整体上是否能做到“大公无私”也是个严重的问题。

笔者最近看到一位环境学博士撰写的文章,她称任何人类的经济活动实际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碳排放,包括盖房子、修路、建机场等等,更不要说那些直接产生碳排放的工业了。照她的意思,所有已经出现空气污染的地方,都应该停止一切建设活动。笔者不由自主地想:那么做饭呢?种田呢?即使回到“刀耕火种”的年代,也是会产生碳排放的啊!而且每个人本身都是一台微型的“碳排放机”:每时每刻都需要吸入氧气、吐出二氧化碳……老实说,作为一个“文科生”,笔者很难想象完全意义的“零排放”会是什么样子。

除非这中间会有一个均衡点:即达到某种量级时“事情(气候)就会起变化”,而低于这个量级则是相对安全的。在此前提下,计划也好,节省也罢,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长治久安”,否则,真的不过是在“拖延”而已。

更让笔者烦恼的是,如果“零排放”果真能拯救地球的“气候危机”,好歹我们还有个“奔头”;但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呢?……也就是说,当今的气候变化,会不会还有更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原因,比方说,它会不会主要是地球乃至宇宙自身运转所带来的一种周期性的气候变化?

笔者的科学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但也知道科学家们早就告诉过我们,在地球亿万年的历史中,曾经有过比现在更热或者更冷的日子。据介绍,自从地球诞生至今,每隔数万年左右,地球上的气温就会经历一次温暖期与冰河期的循环,根据地质学的研究,在过去80万年内就曾经发生过30次以上。而两次冰河时期之间,地球的气温较暖和,科学家称之为间冰期。相比之下,人类的历史实在是太短暂了,更不用说人类的“文明史”,以至于人类还没有“来得及”对上述大的气候变化有亲身体验。

如果上述的否定答案是成立的,那么,当今的气候变化会不会是大自然运行规律的结果?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它岂不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即使人类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如果依然不能阻止地球的进一步变暖(热),那我们又该怎么办?

这种可能性会存在吗?笔者不知道。有些科学家可能知道,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未能说服全人类都认同这一点。这也许就是虽然国际社会提出全面减排的愿景已有多年,但至今仍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因为还是有不少人怀疑甚至根本就不相信地球的气候变化主要归因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即碳排放过多。在这方面最典型、最著名的“反派人物”正是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他当选不久,就作出了让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鲁莽决策,甚至干脆断定“气候变化”不过是一个“谎言”。

据报道,就在此次全球各国领导人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在气候行动峰会上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方案之时,特朗普只在峰会上露面了一小会儿就拂袖而去。而他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的40分钟演讲中,几乎只字未提气候变化问题,只是大谈其“国家复兴”战略和“爱国主义”情怀,声称未来不属于 “全球主义者”,而属于“爱国者”。但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恰恰需要奉行“全球主义”,因为我们不仅分别生活在自己的国家里,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中。

特朗普的这种所作所为促使笔者的思考又不得不“倒过来想”:如果气候变化不是一个“谎言”而是“科学的预言”呢?特朗普岂不是在拿人类的命运在开玩笑?

跟特朗普一样,笔者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几乎是一个“无知者”。所不同的是,笔者的无知只会让自己在这篇博文中表达个人的某种疑惑,而他却“敢于”在自己无知的领域“胡说八道”、任性行事。更不同的是,他身居“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总统高位,而笔者只是个中国的平头百姓,亦即笔者若认知有误对他人没有影响,但特朗普若认知有误、决策出错,将会影响整个世界。 故此,笔者不能不对他的这些言行“捏一把汗”。为自己,也为全体人类、整个地球。

话又说回来,虽然对于人类行为导致地球气候变化的理论推断,笔者持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但有一点笔者是确信无疑的,因为它出自于笔者的亲身体验,那就是:碳排放过多肯定会造成雾霾,肯定会降低人类赖以呼吸的空气质量,故此,人类应该尽量减少那些只为追求奢侈生活的碳排放(尽管笔者对人类能否做到完全的“零排放”仍持怀疑态度),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令人有些沮丧的是,据《自然》等科学期刊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正以七年来的最快速度增加,并在2018年创下历史新高,当年的碳排放量增加了2.7%。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这是一个戏剧性的变化,突显各国要履行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中的承诺是多么具有挑战性。”这一严峻的现实使得一位年仅16岁的名叫格蕾塔·通贝里的瑞典女孩瞬时“走红”——她作为青少年代表在此次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向各国领袖强势喊话,指责他们在气候问题上不作为,严词抨击“你们用空洞的言语,偷走了我的梦想和童年。你们怎么敢这样!”从而引起包括特朗普、普京等一些领导人的不快,但同时获得了不少媒体的支持,已经有人开始讨论是否应该把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这位少女。

通贝里的激烈言辞再次让笔者的感受复杂:一方面当然要称赞这个16岁女孩的勇气可嘉;另一方面也觉得,以她的年纪和学识,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所掌握的知识恐怕不会比笔者更多,因此也很难对笔者在上面提出的导致气候变化两种可能的原因给出有说服力的科学辨析。

概括地说,笔者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既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乐观是因为,迄今为止几千年的文明史证明,就总体而言,人类总会找到办法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悲观是因为,面对恢弘、浩瀚的大自然,人类总归还是渺小的,所谓“人定胜天”不过是我们聊以自慰的“豪言壮语”罢了。

但无论如何,生活还得继续。因此,保护环境,减少排放,不管怎样都是没有错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吧”!

不然呢?

                                                  2019年10月7日于安吉桃花源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