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之博客(1827)·

本文要义:“财政补贴”政策只是在吾国国内实行,并没有也不可能“推广”到美国乃至全世界,无论该政策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看上去都与美国无关,何以就会招来美国(也包括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如此激烈的反对呢?而笔者的那个“特朗普猜想”,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在萨翁的预料中。萨缪尔森当时就推测说:由于两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彼此再也没有任何从事进出口的优势”,因此,美国将自愿地退回到不贸易状态,自己既生产飞机也生产衬衫,从而导致其“利益被永久地损害”。

 

拜特朗普先生的攻讦所赐,吾国政府制订的《中国制造2025》,成了今年以来国际经贸界最受人关注的一项计划。有传闻说,由于该计划被舆论炒得太热,以至于可能被吾国有关部门列为“敏感词”。不过传闻毕竟是传闻,是否确有其事,但看本篇博文能否顺利发出便可得到验证。

其实,《中国制造2025》计划早在2015年就已由吾国工信部正式颁布,当时并未见到外面有多大的反应,为何“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今年突然就成为美国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呢?从时间上看,当然跟在此期间特朗普的上台有关。特别是,此公今年决意要对吾国发动贸易战时,除了拿几千亿美元的两国贸易差额说事,更是把矛头对准了该计划,毫不掩饰对它的不满和敌意。

这就有点奇怪了。如果说长期存在的巨额对华贸易逆差让美国人感到有些恼火尚且情有可原的话,《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是支持吾国国内十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碍着美国人什么事了?

一种貌似可以解释的理由是美国人认为该计划“侵犯”了他们的“地盘”,即:原本中美两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你造你的服装玩具等中低端产品,我玩我的高科技,如此分工明确、各取所长、各得其利,可是不期然现在你也要玩起高科技来了,美国人因此感到不爽,故而愤起反对。

有媒体不久前翻出了吾国经济学家周其仁十几年前写的一篇其自称的“小文”,文中介绍了一位美国人——著名的经济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萨繆尔森先生于2004年发表的一篇学术文章。萨翁在该文中先是引用了李嘉图和穆勒的学说,即:倘若两个经济体各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行自由贸易,就可以使两国的福利水平都得以提高,因为这样的经济总产出水平最高。两位古典学者的这一观点早已为国际经济界包括吾国普遍接受并努力践行,比较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在过去四十年的确是吾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最大支柱。但萨翁随即话锋一转提出:要是上述两国的生产率发生了变化,其中一国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意外地提升了生产率,两国的自由贸易还能增进两国的总福利吗?比如,假设原来专擅做衬衫的中国,在飞机制造部门也出现了惊人的技术进步,那样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会如何?

周其仁先生介绍说:萨翁的答案惊世骇俗——倘若中国真的如此,那就可能“永久地损害了美国利益”。

此话怎讲?笔者想了想,觉得道理却也简单:皆因美国原有的比较优势被削弱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就有可能不再愿意继续奉行与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虽然经济学家经常被人讽刺“十个人有十一个观点”,但不得不承认,他们也时常会有惊人的预见,萨翁的上述论断就是一个例证:他竟然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感知到未来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将会出现变化,而这一预见今天已完全被证实。

然而,尽管如此,美国人若以自己的比较优势被削弱为由反对《中国制造2025》,却是不大摆得上台面的,因为追求更高的发展水平此乃每个国家的天赋权利,凭什么只许你玩高科技却不许别人玩呢?

对此,美国人也心知肚明。所以,他们要为反对《中国制造2025》找到一个冠冕堂皇、更能摆得上台面的理由,而他们似乎也的确找到了,那就是:他们着力反对的是该计划所提出的政府扶持、财政补贴的国家政策,认为这种政策是反市场的,不仅会侵蚀美国的比较优势,而且将危及美国乃至世界科技产业的发展。

无可否认,以行政手段对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科技产业实行大力扶持,的确是吾国政府长期奉行的一项政策,也是“中国模式”的一个鲜明特色,其中又以“财政补贴”为最重要的手段。问题是,该政策只是在吾国国内实行,并没有也不可能“推广”到美国乃至全世界。因此,无论该政策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看上去都与美国无关,况且《中国制造2025》中要扶持发展的十大高新产业,在吾国有的是方兴未艾,有的只是刚刚起步,何以就会招来美国(也包括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如此激烈的反对呢?——这可能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

笔者曾在此前的一篇相关博文中引用过两年前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的普利兹克说过的一段话,在此不妨再引用一次。她说:“这一史无前例的、由国家驱使的干预行为将会扭曲市场、破坏产业内的创新环境。导致该产业出现同钢铁、制铝、绿色产业相似的情况:全球范围内的产能过剩,市场价格被人为压低。不仅仅是美国,这些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将受到了重大损害,被迫削减就业岗位。”

据介绍,普利兹克的此番言论,针对的是当时吾国政府宣布将投入1500亿美元支持吾国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制。不过,这段话同样可以用来解释美国政府今天之所以反对《2025中国制造》的核心理由。简而言之,在美国人看来,该计划所实行的政府扶持特别是“财政补贴”政策(他们认为由吾国政府控制的国有银行所提供的廉价信贷实质上也是一种“补贴”),它的影响面并不局限于国内的产业和经济,还会波及国际市场包括美国的市场。因为“财政补贴”意味着必会降低本国企业的研发成本,从而以非市场的方式激励这些企业大举投资生产,进而造成行业的产能过剩,而这些廉价的过剩产能及其产品若向外输出,同样会扭曲国际市场正常的价格信号,形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最终会导致整个市场的“伪币驱逐良币”,拖累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相同产业的发展,并削减这些国家的相关就业。

普利兹克的这种说法听上去有些蛮横,细忖之却也并非毫无道理可言。关键之处在于,若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且不论此种“财政补贴”政策实际效率的高低,由于那时双方几无经贸往来,你关起门来再怎么补贴,也只是影响到你自家“园子”里的“生态”;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剧情”就可能会按另一种版本来演绎,用混沌经济学的一句经典比喻来形容:亚马逊森林里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最终可能会导致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关于这一点,笔者最近看到吾国经济学家高善文先生的一篇文章,其中举例说到(以下引文已经笔者缩减,故而不加引号):早期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开始尝试做太阳能板,大家处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但是美国和欧洲企业是拿自己的钱去投资,而中国的企业背后有产业政策,有大量的政府补贴和廉价的银行信贷,很容易形成产能过剩。中国已经是这么大的经济体,一旦形成产能过剩,就会把过剩的产能出口到全球,英美厂商就会面临中国廉价产品的竞争,导致它们在竞争之中败北而被迫退出市场,但他们认为这是不公平竞争造成的,输得心不服口也不服。

高先生在文中又以钢铁为例: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在所有行业之是最严重的。中国的钢铁生产能力大概占到全球的一半,结果是把全球的钢价都压得很低,美国、日本的钢铁商日子都很难过。这是因为中国的钢铁领域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业,它们可以通过合并或者注资继续存活,受到的市场约束相对来讲是比较弱的,所以中国钢铁能以低价销售,导致美国钢铁厂商的产品卖不出去,只好关门倒闭。

不仅如此,高先生还举了一个大飞机的例子(巧合的是,萨繆尔森同样也曾举飞机制造为例),指中国的大飞机目前还没有拿到适航证,就已经有800多架订单。如果中国的C919是一个完全私营的或者是按照欧美市场规则竞争的企业,有可能拿到这么多订单吗?当中国一旦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把大飞机出口到国际市场,波音和空客就可能因为低价竞争而关门。如果波音和空客觉得这是不公平竞争而去WTO控告,会发现中国并不违反任何一条WTO协议的规则,因为WTO在国有企业、产业政策、政府补贴等方面并没有制定规则。

在列举上述三个例子后,高先生的结论是:当前中美之间贸易冲突的核心,实质上是两种经济模式的冲突: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中国则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这两种制度的运转是不一样的,而且相互之间是不兼容的。

笔者赞同他的观点,故而不惜冒“抄袭”之嫌大段引用了他的这些论述。事实上在早先的一篇博文中,笔者曾指出当前中美的这场争斗,表面上起因于贸易,但又不止于贸易层面,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战”乃至“制度战”。笔者看到,旅美华裔经济学家黄亚生先生在他的博文中也持此种观点。

回到“财政补贴”的政策效应上,它对于吾国的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究竟是利大于弊抑或恰恰相反呢?对此,高善文先生并未给出正面的回答,他只是在其文中表示:(在这种政策下)任何一个单个的(外国)企业遭遇中国国企的正面竞争时都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但是一定能说中国这个制度更有效率吗?中国这种制度的成本一定最低吗?一定能够获得最高的投资回报吗?一定能够获得更有效率的经济成长吗?——他说:这个是不一定的。

笔者完全能理解高先生为何在进行一系列的举例分析后,面对看上去似已“呼之欲出”的结论时,却给出如此不确定的回答,原因恐怕大家“都懂的”。高先生还进一步指出:中国不那么在意所谓的投入产出的回报效率没有关系,但是中国参与了全球市场,在美国看来这会扭曲全球市场的竞争,换言之,这对目前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形成了挑战。

笔者再次请高先生原谅本文对他的疑似“抄袭”,实在是因为“所见略同”。同时也请编者与读者原谅。好在笔者是“丑话说在前面”,根本就无意剽窃别人的“知识产权”,在乎的只是问题本身。

如果以上的“假说”是成立的,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特朗普会蓄意挑起与吾国之间这场堪称史上最大的贸易战,为什么他不在乎吾国对其施加对等的报复可能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摆出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死硬嘴脸。他的“底牌”或是:大不了与中国的经贸“归零”、“脱钩”,让美国退回到美国,如此正好让本国免受《2025中国制造》将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无权也没有能力阻止该计划的实施,但有权选择“退出游戏”,要玩你们自己玩吧,无论效果是好是坏,都由你们自家承受。用吾国的一句俗话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详见本博1826号《特朗普猜想:让美国退回美国》)。

必须要指出的,在“补贴政策”方面,实际上美国人自己也并非那么“清白”。比如,众所周知,美国政府一直在对本国农业实施高额补贴,就在吾国政府针对特朗普的加税威胁也列出“报复清单”,其中就包括美国输华的农产品后,特朗普声称,要把对中国产品的加税所得拿出一部分来再补贴给因贸易战而受损的美国农民,以获取他们的谅解和支持。而据报道,就在今年5月美国政府召开的一次人工智能峰会上,主持会议的白宫高官承诺,政府将通过加大研究经费拨款和其他相关措施,优先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包括允许企业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使用政府的国家实验室网络。——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补贴吗?只不过看起来中美政府补贴的力度有大有小而已。当然,美国人也可以拿质变与量变的程度和性质是不同的来为自己“诡辩”。

笔者发布上述关于“特朗普猜想”的博文,本周开始撰写此文时,又一次找出并细读周其仁先生的那篇“小文”,竟然多少觉得有些“沮丧”,因为笔者发现,自己所谓的那个“猜想”,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在萨翁的预料中。据周先生介绍,萨缪尔森当时就推测说:由于美国造飞机的比较优势下降而中国造飞机的生产率提升(提醒一下,“造飞机”在这里只是一个枚举),以至于“两国从事与不从事贸易的境况相同,彼此再也没有任何从事进出口的优势”,因此,美国将自愿地退回到不贸易状态,自己既生产飞机也生产衬衫,从而导致本国人均实际收入的下降,也就是其“利益被永久地损害”。而中国呢,当然也贸易不成,不过此时的中国已经提升了飞机生产率,可以关门享受实际人均收入的上升。——对于最后一句,笔者的看法有所保留,中美经贸若真的“脱钩”,吾国恐怕未必能确保“关门享受实际人均收入的上升”,否则吾国政府不会一再表示“不愿意打贸易战”(当然也“不怕打贸易战”)。除此之外,笔者对萨翁的上述推测没有别的不同意见。“沮丧”之说,只是一句戏言,也是对大师的一种致敬。

近日,笔者还看到日本经济学者津上俊哉在谈及当年的日美以及现在的中美贸易摩擦时,打了一个很“中国式”的比方,他说:好比打麻将,如果一个人总是赢,剩下的三人就不想继续玩下去。体育竞技也是如此,特定的国家和选手总是赢,输家就会要求更改规则,虽然明知自由贸易退潮使得大家都会受损,但就算如此,他们也不允许中国“独获全胜”,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潜规则。

过去的几十年,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就国家层面而言,吾国的确是个大赢家(企业层面,最大的赢家当是发达国家的那些跨国公司)。这一点连特朗普也不得不承认,他曾直言,若论贸易竞争,其实美国早已输给中国了。当今的吾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已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然而,诚如津上俊哉先生所言,无论是体育竞技还是贸易竞争,假如一个人、一支队伍或者一个国家总是赢家,其他人就不想跟你玩了,他们要么就会谋求修改规则,要么不惜就“退出”。——眼下的情势,不就是这样吗?

如此说来,中美之间行将开打的这场贸易战,竟然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就像邓小平在1989年说过的一句话:这场风波是迟早都会要来的。

本文的写作,参考和借用了中外几位经济学家的文章和观点,为此要感谢周其仁先生、高善文先生、津上俊哉先生和已故的萨繆尔森先生——惭愧的是,笔者虽然经常拿经济学说事,但对萨翁的《经济学》这部名著,竟连一个字都没读过。所谓“不学无术”,指的就是笔者这种人。

说时迟那时快,本文未及发布之时,76日,中美贸易战已正式打响。吾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先生说,美国这是在向全世界“开火”,同时也在向自己“开火”。以此来看,这简直就是特朗普发动的一场“自杀性袭击”,所以高峰先生之前曾指这种行径为“贸易恐怖主义”,近日改称其为“贸易霸凌主义”。尤其是,特朗普在76日“扣动扳机”后声称,美国打算在未来几周再对16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动手,并将在那之后采取规模更大的行动。他还再次警告称,如果中国对美国的新加关税进行报复,美国还有对另外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税的计划,此外还有3000亿美元的计划殿后。自己向别人“开火”还不准对方报复,此公的“霸凌”之气的确已膨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此亦可见,他似乎真的已做好将中美贸易“归零”的准备。

正像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恐怖主义的“自杀性袭击”,仅在道义上予以谴责是无法将其杜绝的,对特朗普的上述疯狂行径也应作如是观。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凡事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方能找到正确的应对途径和方法。

笔者身为中国人,自然不会站在美国这边。实际上,以“财政补贴”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对别国的影响如何并不是吾辈最关心的,最要紧的是,从长期看该政策是否真的有利于吾国高新科技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才是值得我们细细斟酌、反复考量、三思而后行的。一个现成的负面例证是:吾国的中兴通讯因核心芯片长期受制于人,正在不得不接受美国施加的屈辱性规则及其严厉惩罚,而高端芯片研制恰恰正是吾国政府“补贴政策”的重点惠及对象。

套用先哲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国,但更爱真理。

2018年79日于祥和顺天

 

敬告:本周起“未名周记”除博客外增加微博(新浪),每周不定期发布。欢迎关注和转发,初涉微博,请多关照。以下是本周最新发布的三条微博,以作“样品”。                      

美国务卿蓬佩奥结束对朝鲜的访问后,双方给出的说法竟天差地别。朝外务省发言人称对美方表现出的态度和立场感到“无比遗憾”,对会谈结果“极其忧虑”,指美方一味提出单方面无核化要求,却对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闭口不谈,称“造成可能动摇朝方无核化意愿的危险局面”;而蓬佩奥却表示,美朝“几乎在所有核心问题上都取得了进展”,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取得了“很大进展”。同为当事人,描述却相反,如此南辕北辙,堪称外交奇观。笔者怀疑:是不是双方的译员在会谈中把意思都给翻错了?!(未名周记之微博,78日)

 

央视新闻频道今日报道:很多手机APP下载后无法注销,侵犯消费者选择权,有聪明的机主采取反制措施:在几次注销自己的某微博账号失败后,遂故意发布官方禁止的违规信息,果然其账号很快就被商家注销。可见商家怕官不怕民。然而窃以为商家此举等于在变相逼迫消费者去冲撞官方制定的规则,岂非“用心险恶”?再者,亦可见官方对保护消费者权益重视不够,否则完全可以把商家不得侵犯消费者选择权也列入规则,有违反者如同对待发布违规信息一样立即予以“注销”,如此商家还敢欺负消费者吗?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弱势、最无奈的还是那只“蝉”。(未名周记之微博,79日)

 

“厉害了我的国”又有最新例证:据美媒报道,美防长马蒂斯日前结束访华,回国登机前他和随行人员包括10名记者把在吾国用过的手机、电脑等全部丢弃。据称这是为了防止电子间谍技术侵入这些电子设备并远程遥控这架军用飞机。美方此种行为疑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也反映出吾国高科技的“厉害”已让他们“不得不防”。(未名周记之微博,79日)                  

 

 

 

作者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6篇文章 7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