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1820)·

本文要义:这样一来,吾国的公民就被公然分为了两种:一种是持有大学以上毕业证书的,他们可以享受在城市(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除外)自由落户的权利,还可以享受地方财政给予的各种补贴;另一种是基数更为庞大的低学历者,他们则无权享受这些待遇。这难道不是一种新的社会不公吗?

 

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官媒报道,吾国一些城市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近日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抢人”,所“抢”的当然不是一般人而是“人才”。所谓“人才”,本应是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但吾国如此之大,人口如此之多,政府部门很难逐一甄别究竟谁是真正的“人才”,只好简而化之:看学历,划杠杠。有的地方以大学本科毕业为杠,有的地方低一点,专科毕业也可将就。至于硕士、博士,当然更是“人才”,成为各地政府争抢的“香饽饽”。

如此识别人才,可谓“简单粗暴”。需知是否真正的人才,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得以检验,光看一纸学历是不足为凭的。但一来政府人事部门的人力有限,二来古人说“千里马易得,伯乐难求”,换言之能识别人才者本身也需是人才,而负责招揽人才的官员未必都是“伯乐”,故而只好“撒开大网”,设一个“最低标准”,先将他们网罗进来再说。何况吾国虽大,人才数量毕竟是相对有限的,地方竞争又十分激烈,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这样的背景下,“抢人大战”也就顾不得“萝卜快了不洗泥”了。

但这并非本文想要讨论的重点,重点是:在笔者看来,当前各地政府的这种“抢人大战”,已经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这些城市的“抢人”,都采取了“利诱”的招数,概而括之,主要是“三招”:一是诱之以本市户籍;二是诱之以各种补贴,包括工作补贴,租房、购房的补贴,等等;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政府还给一些“高级别人才”提供数额不菲的“创业基金”。而这些补贴或基金,大都是由地方财政直接或间接支出的。

重赏之下,必有来者。于是,就出现了“一天落户8000人”、“三年将招100万大学生”之类的新闻。颇让人想起当年的“大跃进”、“放卫星”来。

关于财政出钱补贴给落户的“人才”,笔者此前曾有博文专门阐述这种做法的不正当性(《财政凭什么补贴高学历者》),此处不再赘言。本文主要批评的是“人才落户”政策。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既然允许高学历者在你的城市自由落户,那么,就意味着非高学历者是被挡在你这个城市大门之外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明显的社会不公吗?

众所周知,出于“维稳”之目的,吾国曾长期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不仅有“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之分,各个城市之间,未经官方批准也是不许自由迁徙的。改革开放之后,吾国对城乡人口流动的管制大为放松,所以才冒出了几亿“农民工”,他们被允许从农村到城市打工,为吾国的经济腾飞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不幸的是,同时他们却依然遭受户籍制度的歧视,不准在城市落户,成为了俗称的经年往来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也成就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随季迁徙。近年来为了实现“人的城市化”,官方政策进一步放宽,有些农民工可以有条件地在其务工的城市落户,但大多数农民工还是不得其门而入。而即便是城市居民,在各个城市的“自由转户”也依然受到一些限制。总之,城市越大,门槛就越高,落户就越难。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许多城市为了“抢人”,对高学历者“网开一面”甚至是“门户大开”:只要你愿意,拿上身份证和学历证书,分分钟可以为你办好落户手续。看上去,这似乎意味着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松动。然而,此种“优惠”只是施加给了那些高学历者,对于数量更多的非高学历者,反而加重了他们受歧视的程度。

这样一来,吾国的公民就被公然分为了两种:一种是持有大学以上毕业证书的,他们可以享受在城市(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除外)自由落户的权利,还可以享受地方财政给予的各种补贴;另一种是基数更为庞大的低学历者,他们则无权享受这些待遇。

这难道不是一种新的社会不公吗?

诚然,各地爆发的“抢人大战”,目的是为了招揽人才促进本地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然而,用如此不公的手段来谋求发展,这样的所谓“发展”,是一种赤裸裸的“发展主义”(注意,这可不是一个褒义词)。一个城市、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果偏离了社会公平的目标,它还能福泽于全体人民吗?

诚然,依照我们所尊崇的“唯物辩证法”,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有些不公平是“自然”形成的,如人的智力、体力的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差异会造成收入的不均,是难以消除的,只能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加以适度的平衡。而有些不公平则是“人为”造成的,缘由制度和政策的不当,人们称之为“社会不公”,这是应该着力予以避免的。

毋庸置疑,吾国现在还存在诸多社会不公的现象,其中就包括虽已放松管制但依旧顽强存在的户籍制度。然而,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吾国的发展目标难道不正应包括逐步消除这些社会不公现象吗?为什么一些旧的社会不公犹在,却又要制造和增加新的社会不公呢?

由此可见,当前各地政府的“抢人大战”,实际上就是一直被人们诟病的“GDP至上”的某种翻版。更何况,从经济学的博弈论看,如果说国家之间的“抢人”是为了本国的发展,虽与“国际主义”有些相悖,但鉴于在实现共产主义之前,毕竟还存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从而尚可理解的话,那么,一国之内的这种“抢人”,对整个国家的人才配置来说,最终只能是一场“零和游戏”——某个地方的“抢人”成功,就意味别的地方的“抢人”失败。

最新的一个惊人消息说:“贵”为吾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近日也“放下身段”加入了“抢人大战”的行列,由于放宽了本科以上学历的落户限制,不到一天的时间竟吸引了30万人申请落户!如果大城市照此规模、照此速度“抢人”,可以想见的是,不久以后,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将被其“尽收囊中”,那些中小城市岂不将“无人(才)可用”?……

更进一步分析,市场和企业可以凭借自己的某些优势以合法的手段去“抢人”,即使给予高薪和补贴,用的也是自己的钱;但政府却不应动用公共资源去如此“抢人”,因为公共资源必须服务于公众,不能只让部分人得益——只有扶贫和救助弱势群体除外。

让人可叹而又可气的是,我们的媒体和一些专家,却视这样的“抢人大战”为正面现象,对其中所暴露的社群歧视、社会不公视而不见,所给出的“引导”竟然只是“抢到了人还要想办法留住人、用好人”这种完全是“言不及‘义’”的评点(见央视报道)!

无语……

2018521日于竹径茶语

                                         

 

作者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1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