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1746)·

 

 

本文要义:吾国好不容易实行改革开放,摆脱了此前的计划经济而转向市场经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就是开始承认并保护人民群众谋求个人和家庭利益、在守法合规的前提下自由从事经济活动的的正当权利。这是近四十年来吾国生产力得以大解放、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以大大改善的最核心的节点所在。怎么能听信一些所谓专家的忽悠和误导,以为塞勒的获奖就把“经济人假设”给推翻了呢?若如此,那岂不真的成了一个“颠覆性错误”?

 

首先必须申明,笔者并非经济学出身,跟大多数人一样,只知道一些普通的社会经济常识,因此以下的文字,很可能属于“胡说八道”而“贻笑大方”。好在“无知者无畏”,谬误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前不久,挪威皇家科学院把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H·塞勒。消息公布后,吾国很多学者和媒体纷纷撰文介绍塞勒的学说,一时“洛阳纸贵”。这不奇怪,诺贝尔奖就是一个品牌标签,谁被贴上谁就成了名人,他和他的作品自然就具有了“名牌效应”。

笔者浏览了其中的一些相关评论,受益非浅。但也引起了自己的一点疑惑。

一直以为,所谓“经济”,就是人类的生产、投资、经营、交易等等活动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及其所形成的现象和规律而形成的一门学问。换言之,经济学归根结底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故而奥地利学派创始人米瑟斯把自己最重要的一本经济学著作命名为《人类行为》。据介绍,此次获奖的塞勒,其主要学术贡献就在于他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当然,行为经济学只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经济学还有其它很多的分支,但人的行为在经济学中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命题。据悉,传统的、主流的经济学以往对此不够重视,因而塞勒的研究成果是具有开创性的。

那么,人类为何要从事经济活动呢?对此,就不能不说到经济学一个著名的假设,世人称之为“经济人假设”,也有人把它叫做“理性人假设”。窃以为,这是经济学作为理论得以成立的一个基本前提。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经济学本身也就不成立了。

笔者看到的有些介绍性文章说,塞勒的学术贡献在于,他以自己的研究挑战了经济学的这一假设前提,指出人类的经济行为并非都是理性的,其中充斥了大量的非理性行为,塞勒正是专门研究这些非理性行为的一位专家。吾国国内有一篇文章还把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比喻为“一件皇帝的新衣”,指塞勒就是那个说出“可他什么也没穿”这句实话的小孩子。

为了向那个诚实的小孩学习,笔者必须承认没有读过塞勒的著作(事实上因为平生太懒,没有正儿八经地通读过任何一部经济学著作),对塞勒学术贡献的了解,也是借助于那些介绍性的文章(为此要感谢那些文章的作者)。然而,依据常识,笔者觉得塞勒不会也不可能挑战乃至推翻经济学的那个前提性的假设。如前所述,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整个经济学理论就会形同虚设;如同当今的物理学家不可能去挑战乃至推翻阿基米德定理。

因此,作为一个“门外汉”,笔者不得不回过头来思考,所谓的“经济学假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以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对这一假设最早、最权威、最生动的描述,应该来自于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里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论述:“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每个使用资本和劳动的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追逐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的利益。”

斯密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人们都是出于“自利的打算”才去从事经济行为。也就是说,人类的经济活动,其出发点是自利。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人类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然而,人类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导的自利性的经济行为,不期然在为自己谋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利益”。比如,某人投资办厂,本意是为了牟利,但办厂的过程中需要招工,这就会增加社会的就业,经济也获得了增长;此外,在投资经营者获取利润的同时,还要缴纳税收,而政府则用这些税收来为国民提供福利和服务。这不就是“促进了社会的利益”吗?——任何正常的商业活动,无不如此,哪怕你开一个小吃店、小商铺也是这样。同理,对那些受雇于人的打工者来说,他们在付出劳动、领取薪酬的同时,也为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福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笔者认为,自利,这是真正的“经济人假设”。它不仅是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相反,计划经济是不承认这一假设的。实际上计划经济也有它的“假设性前提”,即“假设”人人在参与经济活动时都能做到“大公无私”,因为只有“无私”,才能做到全力付出而不计回报,才能心甘情愿地在整个“计划”中充当一枚无怨无悔的“螺丝钉”。只不过,众所周知的是,计划经济的这一“假设性前提”,已被人类的实践证明是“强人所难”,因而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当今世界,除了朝鲜,几乎所有原先奉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都已经改弦更张而转轨市场经济,吾国就不必说了,就连古巴也已经有限地放开了市场。转轨市场经济的一个政治前提,就是承认自利乃是人的天然权利。十九大报告说得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追随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应该是执政者的奋斗目标,也包含了承认并支持人民从事“自利性”经济活动的姿态。

当然,任何概念都有边界,这里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商业性活动。从古到今,都有一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和活动,比如雷锋、特雷莎修女等等,以及一些慈善事业,但这显然不在我们所讨论的“经济”的范畴之列。必须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自利行为并不等于说“人都是自私的”,而只能限定在人类正常的经济活动这一范围。用人也有利他的思想和行为来否定“经济人假设”,这是在偷换概念。

那么,塞勒的学说是不是否定了这一“经济人假设”了呢?通过学者们的介绍可知,无论是他所创立的禀赋效应、跨期选择、心理账户还是助推理论等,都没有颠覆“经济人假设”。塞勒的理论所研究的,是人类经济活动中的那些“非理性”的心理和行为。然而,塞勒并没有否定人类经济活动的自利倾向。人们的自利倾向与他们是否能在经济活动中作出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这是两回事。经济学所说的“理性”,只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逐利的主观愿望,而不是客观的结果。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和缺陷,做不到像有些学者所描述的那样,人人都能在最优约束下通过计算作出理性选择,极其精准地追求并成功地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仿佛大家都是天生的数学家,头脑冷静,善于谋划,步步为营,精心算计——这样的说法无疑是歪曲了“经济人假设”或“理性人假设”。

可是笔者看到的有些专家之论就是这样认知的。一位颇有知名度的吾国学者甚至这样描述他所认为的“经济人理性”,兹引如下:

“主流经济学假设人们都是理性人。如果你是个消费者,就不会乱花一分钱。广告、推销员、‘双11’,对你一点影响都没有。如果你是个生产者,每一分利润你都要赚。决策失误、一时冲动、错失良机,对你而言根本不可能发生。你是天才,你是神。由于每个人都是理性人,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决策一定会导致所有的资源都得到最优的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完美的。”

天哪,这难道是我们所知道的“经济人理性”吗?经济学什么时候假定过人人都是“天才”都是“神”呢?实际上,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失败者并不比成功者少。此处所谓的“理性”,不过是指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出于“自利”的目的,如此而已。所以,这位学者所用的其实是一种人们在讨论问题时常见的“归谬法”,即先把你的批评对象的观点予以妖魔化,然而再轻松愉快地将它“打倒在地”。

重要的话再说一遍: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或“理性人假设”,只是说人从事经济活动是出于自利的目的,仅此而已。而且这一假设限于正常的经济活动,人类还有其它的许多活动,比如爱情、艺术、娱乐、慈善等等。虽然不排除有些人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可能也会夹杂着自利的动机和做法,但不能将其作为一个普遍性的“假设”来看待。前几年据说盛行“经济学帝国主义”,然而经济学毕竟不能取代其它的社会学科,“自利”也不能定义为与生俱来的人性(毕竟大公无私者还是不乏其人的)。即使在经济活动中,自利行为也要受到法律、规则和道德(为此斯密还专门撰写了《道德情操论》一书)的制约,否则无规则、不道德的逐利行为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糟糕后果,从而有损于人类整体的利益。尤其是在公权力领域更需要制约权力者的自利行为。吾国前一个时期的官场腐败如此严重,就是由于有些官员在行政过程中放纵自己的私心、滥用手中的权力而又没有受到有效的制度制约所致。显然,在这样的领域,是绝不能放任官员们自由行使所谓的“经济人理性”的。

厘清上述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吾国好不容易实行改革开放,摆脱了此前的计划经济而转向市场经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就是开始承认并保护人民群众谋求个人和家庭利益、在守法合规的前提下自由从事经济活动的的正当权利。这是近四十年来吾国生产力得以大解放、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以大大改善的最核心的节点所在。怎么能听信一些所谓专家的忽悠和误导,以为塞勒的获奖就把“经济人假设”给推翻了呢?若如此,那岂不真的成了一个“颠覆性错误”?

讽刺的是,那些严词批判“经济人假设”的经济学家,他们恰恰是靠这个“假设”吃饭的。要知道,“经济人假设”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家们之所以存在的前提。而计划经济则是以否定人的自利性经济活动为前提的,因此它不需要经济学,也不需要经济学家,只需要有几个人制定计划、有几个人做做账就行了。呵呵。

2017118日于竹径茶语

 

作者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写过小说。没经过商,没当过官。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平生不学无术,不喜功名,唯好杜康。所幸者,毋庸为五斗米折腰;所擅者,以常识观事物,以逻辑辨真伪。每周写作一文,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三发布)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5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