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翻车”与“老人治国”——
昨日,这个地球上很多人的关注目光投向美国亚特兰大市的CNN总部:今年美国总统选举的首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正在这里举行。笔者只能在一觉醒来后浏览国内媒体报道,跟许多人一样,第一印象是:老拜登“搞砸了”。
说他“搞砸了”并不是评论他在辩论中阐述的内政外交方针大计(这些跟吾等“外人”没多大关系),而是指他在辩论过程中显露的无法掩饰的“老态”。如据报道,“81岁的拜登多次出现卡顿及口误,逻辑不是很清晰,声音沙哑”,“看起来和听起来都很糟糕”,有的美国人形容为“车祸现场”,有的称之为“灾难”,更重要的是,拜登疲软的现场表现在民主党阵营内引发了巨大的危机感,他们“开始认真讨论,是否要改派一名年轻的候选人以替换拜登”,甚至还有民主党人坦言“我们完蛋了”,等等。笔者从国内播出的辩论片段看,拜登的表现确实糟糕,也许用美国人自己的一句话来说比较恰当:知道拜登已经老了,但没想到会这么老。
拜登的如此表现,笔者既感意外又在预料之中。说意外是此前有报道说拜登为这场辩论作了“精心准备”,何以区区90分钟他都有些“撑不住”(有消息说他得了感冒)?说预料之中是因为他毕竟年过八旬,从平时央视转播的镜头上看,其步履蹒跚、反应迟钝,经常出现“忘词”乃至在台上“不知所向”,不要说美国人,就连我们这些“外人”看了也为这位老者提心吊胆。尽管他的对手特朗普只比他小了三岁,在此次辩论中被有些美媒批评为一如既往地“信口开河,谎话连篇”,但你得承认,看上去他的精神头比拜登好了许多,不知道这是否归功于他常年打高尔夫。
毋庸讳言,笔者不喜欢特朗普的为人作派,但是拜登的如此老态也让人确实无语。想到未来的“世界最强国”只能在这老两位中“二选一”,这就像到集市上买瓜,东边一只瓜,西边一只瓜,但却都不是什么好瓜,无论你怎么选都有问题,笔者难免为美国人感到尴尬。
这里只说拜登的问题。老迈无疑是他竞选连任最大的障碍,共和党人自不必说,连民主党内部也为此十分担忧,可是又找不到更好的“瓜”来替代,即使有人提出应该另推年轻者出任该党的总统候选人,可是时下离大选只有区区5个月,肯定是“来不及”了。
当然仅凭一场辩论的表现就判定拜登会输还为时过早。今天笔者从新浪视频看到辩论之后拜登翌日在北卡的一场竞选造势集会上的演讲片断,端的却是精神抖擞、口若悬河。这倒奇怪了,笔者猜想:要么是他感冒好了,要么是他受到前一天“翻车”的强刺激,要么他的表现属于“间歇性”的时好时坏,只不过昨日正好赶上他差劲的时候。
笔者由此联想到一个问题。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即年龄成了一国重大政治抉择的头号难题。就算是比拜登年轻三岁的特朗普当选总统,不论他的人品,你也很难保证他的精力足资胜任。在这一点上,这老两位好似一对“难兄难弟”,美国人民纵然对两人都有诸多不满,悲哀的是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不管他们选谁,美国的未来四年恐怕都会有很多不确定性,连带着世界政经也将深受影响。
那么,相对年轻者执政是否就好一些呢?巧的是笔者看到吾国的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的公号“欧亚新观察”转载了一篇洋学者萨莫鲁科夫的文章,文中也谈到领导人的年龄问题,只不过作者不是以美国而是以俄罗斯为例。文章说,在某种特定的体系下,领导人个人健康状况甚至成为影响决策的唯一因素,在今天的俄罗斯,普京作为解决问题方案的唯一制定者也年事已高(笔者按:其实比起美国的老两位年轻不少),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被其个人的时间框架所限定。作者的意思是普京已经比绝大多数俄罗斯统治者执政的时间更长,看起来精力充沛且并第五次连任总统,这为他描绘了“未来五到六年积极执政的前景,他应该有时间完成所有计划,他可以在自己的脑海里预先决定很多事”;但文章又说,在这种情况下,反倒可能会使他“突然采取不可预测和非理性的行动”,从而引发某种危险。
笔者边读边想:这是怎么说来着?难道“将老未老”反而比真正的老人执政风险更大吗?可能是为了解开读者心中的疑虑,文章举了历史上的一些例子,以证手握大权的决策者如果想干成他心目中的大事,往往不是等到他年老体弱之时。作者表示无法猜测普京的时间表是什么样的,但从他在平稳执政20多年后突然决定冒险攻打乌克兰,表明这张时间表是肯定存在的。
这样看起来文章的说法似也有几分道理。实际上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分析俄罗斯体制的稳定性,认为其“客观上一切都是可靠的,没有严重的威胁”,但“该系统的主要威胁源自它的结构”;而对决策者的年龄问题只是“捎带一笔”。只是笔者不禁由此联系到此次美国总统大选首场辩论老两位特别是拜登不尽人意的表现。以往人们认为老人执政的好处是比较“稳健”,但是从这位洋学者的分析来看,似乎还有另一种可能,惟看是在怎样的体系下——是这样的吗?(未名日记6月29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