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泽连斯基先生,请多点耐性——

题中的人物称呼之后本想用“稍安勿躁”一词,后又觉得有点“用力过大”,毕竟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笔者一直同情处于弱势的乌克兰。但若实话实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先生最近的表现确实有点“急躁”,特别是在俄罗斯军队加大对乌哈尔科夫地区的攻势,且本月“和平峰会”即将召开的背景下。

众所周知,此次“和平峰会”将在瑞士举行,但真正的“主角”其实是乌克兰。在笔者看来,既然以“和平”为主题,本应由俄乌冲突的两个直接当事方共同参与,以期讨论如何能尽早“止战议和”。毕竟这场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乌克兰遭受的重大损失自不必说,俄罗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也造成无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但不知是主办方没有发出邀请还是不愿意参加,俄罗斯将缺席此次峰会。这样一来,峰会的“和平”主题难免看起来有些名不副实,成了乌克兰方面的“独角戏”。

这倒还罢了,问题是乌克兰似乎有意借此机会让其他国家“选边站队”,意欲形成若参会就是帮助乌克兰、反之则是在支持俄罗斯这样“二者必居其一”的架势。笔者认为,从“国际公关”的角度考虑,这种试图“一分为二”的做法并不妥当。且不论俄罗斯不在场是无法讨论“和平”问题的,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峰会的意义,如此“咄咄逼人”对乌克兰自身也未必一定会“加分”,反而还可能会产生某种副作用。比如泽连斯基为了争取美国总统拜登亲自与会,前几天甚至放出了拜登若缺席将是对普京的“奖赏”这样的狠话;近日在新加坡香会上又指俄罗斯利用某东方大国的影响力阻止其它国家参加瑞士峰会。这些话显然有点“过了”,足见泽先生确有些“急躁”。当然,眼见自己的国家烽火连天、山河破碎,身为领导人,其内心的愤懑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对于这场俄乌冲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是同情乌克兰的,这有之前两次联合国大会相关决议的表决结果为证。毕竟这场战争是俄罗斯发动的,有人说乌克兰不应以申请加入北约来刺激俄罗斯,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构成俄罗斯攻打一个主权国家并将其部分领土占为己有的正当理由。这就如同在平时的百姓生活中,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是一回事,动手打人是另一回事,后者显然触犯了刑律或者是治安条例。

但是,既然联合国大会的相关决议已表明了大多数国家的态度,其中有几十个国家还给予乌克兰各种援助,而且他们态度至今没有改变,因此乌克兰也就无需再通过这样一次峰会来加以“求证”,除非峰会对和平真能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作为另一当事方的俄罗斯阙如,其他国家都是非当事方,乌克兰跟谁来商谈“和平方案”呢?请恕直言,窃认为这次峰会开得有些“不值当”。

进而言之,笔者觉得泽连斯基先生更不应该对没有答应出席峰会的国家“口出怨言”。诚然,在前两次联合国大会就俄乌冲突做决议时,虽有一百多个国家呼吁俄罗斯撤军,但也有几十个国家投了弃权票,他们未必赞成俄罗斯的所作所为,或许出于各自在其它方面的考量只能选择“中立”,对此乌克兰也应该给予谅解。在平时的庸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那些“见义勇为”者固然值得赞赏,但也不能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何况如哲人所云,某些个体的道德标准反而高于集体,因为集体内有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集体的领导者为求平衡往往取一种“折中”的态度。而如果对他人(国)的要求太高,反而容易将其推向对面,这在策略上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尽管如此,乌克兰的遭遇仍然令人同情。但要意识到,比起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乌克兰是弱小的,因此后者的抵抗会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笔者一直认为乌克兰应该克服“速胜论”而立足于持久战。比如去年乌克兰“大反攻”的效果之所以不及预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有些“急躁”。

吾国有一句经典的古训,叫做“欲速而不达”,笔者愿意将它赠送给泽连斯基先生,要知道吾国是一个大国,当年的抗战也整整打了八年之久。希望乌克兰和泽连斯基先生多一点耐性,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争取实现和平的愿景。(未名日记6月5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222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