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警惕青年高失业的“疤痕效应”——

日前在网上看到两篇文章,谈论有关日本的青年失业和人口减少问题,引起笔者的相关思考。

一篇是界面新闻的报道,指1993年到2004年是日本经济的长衰退时期,年轻人面临着失业率高企,这一代人也因此被称为“冰河一代”或“迷失一代”。有研究发现,即便在经济恢复后,这一群体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疤痕效应”:“冰河时期”之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就业更稳定、收入也更高,而且这种差异直到40岁时依旧存在,后来者除了工资降低、找工作艰难和机遇减少,还导致他们在40、50岁时有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英国的一项研究也发现,较低的就业起点会使得这些年轻人累积的技能相对较少,信心也不足,而这些又会反过来降低他们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和职场野心。在日本,僵化的就业双轨制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疤痕效应”。

另一篇为长期关注人口问题的吾国企业家梁建章所撰,发表在财新网。他认为日本经济曾长期低迷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日元的汇率问题,也并非资产负债表衰退,而在于老龄化和年轻人减少引起的创新力衰退,使得日本在高科技创新的竞争中被美国和其它新兴国家击败。梁先生指老龄化社会的影响会自我强化,因为相对庞大的老年人占据公司的高级管理职位,年轻人晋升速度和创业活力下降。虽然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够起短期的作用,但长期来看无助于解决低生育率引起的创新力不足和投资需求问题。

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看起来颇有“新意”。前一篇提到的“疤痕效应”,不久前曾被有些专家用来解析新冠疫情对吾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刚刚过去的2023年的经济复苏为何不及预期。但青年失业率较高也会留下“疤痕效应”,这一说法还是笔者第一次看到。细想或许的确不无道理。笔者注意到,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在暂停发布青年失业率几个月后,经过调整重新发布该数据,其中最重要的调整是在校生不再纳入16-24岁的青年就业统计,调整后去年12月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失业率为14.9%,相比于调整前的近22%降低了不少,但仍是一个较高的数据,需要给予重视并想办法解决。因为根据上述关于这方面“疤痕效应”的研究,其所造成的危害不是短期的,很可能会影响一代人。

而梁建章先生提出的老龄化与少子化对社会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看来也十分值得警惕。他的理论依据是创新者大部分都是中青年,老年人则习惯于守成,听上去也是符合逻辑的。如此又该怎么办呢?梁先生认为,中国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需要出台大力支持生育的政策,建议给有孩子的家庭发钱,以减轻育龄家庭的生育养育和教育负担,提升生育率,并指长期看这是对未来人力资源的投入,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是回报最好的投资;短期内则可以扩大消费和提振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笔者基本赞同这两篇文章的分析,只想补充一点:吾国的人口负增长只是从前年即2022年开始出现,现在人口数量还在14亿以上,人口规模可以保持相当一个时期,因此无论是从防止出现青年高失业的“疤痕效应”还是从避免因青年人减少而影响吾国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看,从现在开始采取措施也许还为时不晚。至于要采取哪些措施,那是相关决策部门该考虑的事情了。(未名日记2月13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63篇文章 23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