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看解决俄乌冲突的“施罗德方案”——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其惨烈情状引全球关注,此前的热点俄乌冲突的“吸睛度”自然有所下降,加之其战事处于胶着状态,笔者也觉得似乎“评无可评”,直到近日看见前德国总理施罗德先生的一番言论。
据观察者网报道,《南德意志报》日前发表了对施先生的一篇采访文章。这位与莫斯科私交颇深的德国资深政客说,“我始终认为,俄罗斯发起这场战争是一个错误,但这不代表我要假装自己从来不是俄罗斯总统的朋友。”他称虽然政治上与俄罗斯总统的意见不一致,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友谊。
众所周知,施先生从卸去总理职务后,曾长期在俄罗斯能源企业担任高阶职务,他在这次采访中依然认为与俄罗斯领导人和天然气行业保持密切关系符合德国的利益,称“我们的国家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我们仍然会为了德国利益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这倒是句实话,俄乌冲突不仅改变了德俄之间的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世界。不仅如此,施先生在谈及俄乌和平方案时表示,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无法结束冲突,在他看来,和平计划应涵盖几个关键问题:“首先,乌克兰不能成为北约成员国。其次,顿巴斯必须是乌克兰的一部分,但乌克兰议会限制俄语的做法是错误的。双语制很重要,方便那些只学过俄语的顿巴斯人申请养老金。最后一点,克里米亚应该维持现状。”
虽然由于在俄企中任职(去年5月被迫辞职)以及与俄总统普先生私交颇深,施先生在德国国内遭到批评,德国社民党甚至一度要求他交出党员资格,不过笔者觉得他提出的和平方案为解决俄乌冲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俄罗斯可以考虑将顿巴斯归还给乌克兰(想来也包括乌南的另外两个州),而乌克兰可以考虑让克里米亚“维持现状”(这个词语我们很熟悉)亦即暂时让俄罗斯继续占有,同时乌方承诺不加入北约。也就是说,俄乌双方“各退一步”,以此来结束旷日持久的俄乌战争。
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仅从早日结束冲突的角度来看,笔者觉得施先生的提议也许不失为一种折中的办法。毕竟这场战争给乌克兰军民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俄罗斯亦损兵折将并遭到美西方的围堵制裁,对其国际声誉和本国的经济也是“有害无益”。长此下去无疑是“双输”的结果,通过谈判与妥协早日止战,对俄乌双方乃至世界都是一件幸事。
然而,施先生的这一提议能否为俄乌两方接受?这里笔者不说乌克兰,只说俄罗斯。由于此前俄方已宣布将顿巴斯及乌克兰的另外两个州并入本国版图,仿佛已“既成事实”,但实际上迄今为止俄方仍在这些地区与乌方交战,看起来乌方固然难以将其全部收复,俄方似乎也很难将它们全部拿下,即使拿下能否长期守得住也是个问题,继续打下去将徒耗自己的人力和经济资源。故此笔者认为普先生不妨认真考虑他的朋友施先生的这一建议。
但是细想普先生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因为若接受施先生的方案,意味着自己此前实施的“四州入俄”以失败告终。这样的结果对于普先生这样不世出的强人来说,恐怕很难接受。所以笔者不得不再次提到早在俄方宣布将对四州举行“公投入俄”时的一个观点:此举比起去年2月24日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可能是普先生犯下的一个更大的错误,因为军事行动可进可退,然而一旦宣布“四州入俄”,俄罗斯就完全失去了道德制高点,明示自己发动这场战争就是为了争夺对方的领土;更重要的是普先生将自己推入了“无路可退”的境地。——话又说回来,说是“无路可退”,只是对普先生而言,而对俄罗斯整个国家来说还是有退路的。其中的区别何在不言自明。
最后笔者要对施先生说一句:既然您承认普先生对乌克兰发起这场战争是错误的,但又坚称跟他的友谊牢不可破,这样的“三观”,是不是也显得有些不是那么“正”呢?(未名日记10月25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