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依赖与脱钩:两害相权取其轻——

不可否认,当前的中美关系以及广义上的东西方关系跌至几十年来的最低点,全球有识之士无不为此担忧。所幸与“冷战”时期不同的是,目前东西方都坚称不会“脱钩断链”,表示要在一些共同关心的领域包括气候变暖、经济贸易等方面保持合作。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东西方在有些领域已经形成了某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近日笔者看到钝角网转载欧亚集团全球宏观地缘政治高级分析师阿里·韦恩撰写的一篇文章,分析西方为何需要以及如何与东方的关系保持平衡,当然作者是基于西方的立场,但所谓“知己知彼”,所述观点仍值得我们参考。

作者说,过去三年,经济方面过度依赖的危险已经得以证明。比如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暴露了西方国家基本药物的普遍缺乏,而东方大国在基本防护设备生产中显然占有主导地位。到了2022年,俄罗斯攻打乌克兰更是暴露了欧盟对莫斯科天然气和石油出口的依赖程度。这些事件迫使西方考虑以何种方式重新调整与东方的关系。但该文作者认为,西方迅速转变路线的努力可能会带来新的挑战,东方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害怕与西方争夺影响力,更有可能加深他们的伙伴关系,特别是如果他们能够加强与不结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笔者也看到,最近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决定扩容,以及日前在古巴召开的“77国集团+中国”会议也证明了这一趋势。

文章认为,鉴于相互依赖在历史上未能阻止战争,它似乎不值得捍卫,然而正如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东西方的互动一样,相互依赖可以减缓猜疑向对抗的转变。事实上东方也越来越多地从生存的角度看待战略竞争,因此不会轻易屈服于西方的经济压力。随着西方的压力不断增加,东方可能会更加大胆。政治学家戴尔·科普兰曾通过对1790年至1991年间大国冲突的40个案例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正是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可能会促使有些领导人考虑采取强硬措施,以维护国家的长期安全。文章认为,如果西方的经济压力在不经意间使东方逐渐成为更具侵略性的竞争对手,并削弱西方自身塑造国际体系的能力,那将是不幸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故此,西方应该考虑如何与东方建立一种更可持续的相互依赖关系,让自身和战略竞争对手都参与其中。文章的结论是:西方面临的长期挑战是管理来自依赖和脱钩的风险,并弄清楚如何与东方共存。

以上内容摘编自阿里·韦恩的文章。简而言之,作者认为西方之所以在将东方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同时又不愿意与东方“脱钩断链”,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经过几十年的全球化,东西方的经贸联系已十分紧密,彼此都有相当大的依赖性,现在分歧和矛盾凸显,如果“脱钩断链”,势必会反噬自身,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二是唯恐“脱钩断链”反而会激起对方更大的反抗,其所带来的政治风险有可能会更大。因此作者认为即便从己方自身的利益考量,西方也必须谨慎处理与东方的关系;即便“回不到从前”,也应该加强管理以谋取新的平衡。说白了就是要取“中庸之道”。

  由此可以解释,为何自今年以来西方一改前阶段的强硬姿态,开始不断地向东方释放所谓的“和解”信号,甚至不惜在某些场合“放低身段”。这并非因为它们突然变得“和善”了,而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策略而已。其实这个道理不仅对于西方,对于东方来说同样庶几如此。(未名日记9月2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69篇文章 3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