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反对跨国武装干预尼日尔军事政变——

持续三年多的新冠大流行已经过去,但这个世界并未因此而“消停”。欧洲大陆的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在另一块大陆即非洲,战火正在燃起。不久前苏丹国内的两支军队打了起来,迄今已使成千上万人伤亡;未料地处西非的尼日尔接着发生军事政变,民选总统被囚,为此由十几个国家组成的西非经济共同体发出最后通牒,警告尼日尔政变当局在8月6日前必须“还权于民”恢复宪法秩序,否则不排除联合进行武装干预的可能。而尼日尔军方还以强硬态度,眼看又一场战争即将爆发。幸而今天已是8月10日,跨国武装干预尚未发生。

此时笔者看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因才先生在澎湃新闻撰文,介绍了此事的相关背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在尼日尔之前,西非早已出现N次政变。过去四年,先后有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乍得和苏丹的政府被军人夺权。此外在几内亚比绍、冈比亚等国还出现几起未遂政变。连番累次的军事政变已经严重威胁到这个地区的民主宪制,让那些还未被政变潮波及的国家也十分不安,不知道哪天同样的“剧情”会在自己的国家上演。

再往前追溯更加让人吃惊。据李文介绍,尼日尔所在的西非历来是非洲的“政变地带”。1970-1989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政变多达99次,其中西非就有49次;1990-201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政变67次,其中西非出现36次。单是布基纳法索就经历了8次政变,马里、贝宁和尼日利亚各出现6次,加纳5次,尼日尔4次。此外还有数不清的未遂政变。

政局不稳,地动山摇。非洲特别是西非的军事政变如此频繁,这或能在某种角度解释这块物产丰饶的大陆何以沦为全球最不发达地区。如李先生所说,这也能解释为何此次西非共同体对尼日尔政权的“非宪制更迭”如此不忿,以至于誓言要联合加以武装干预。可以想见,如果非洲不能终止或减少这种走马灯般的军事政变,这块大陆就很难真正发展得起来。

然而,外部的武装干预真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吗?笔者对此深表怀疑。据李文介绍,在西非地区,国家政权的“非宪制更迭”犹如溃烂的伤口久治不愈,在这种背景下,西非经共体当下紧急启动军事预案,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的无奈之举,这一冒险举措意在逆转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持续外溢,稳定地区局势以免进一步恶化。但实际上西非经共体并非对所有政变都如此严厉,其尺度时松时紧、时轻时重。盖因各国的国情不同,只能是“选择性干预”。

笔者认为,相对于武装干预,虽然其它干预方式的效果也许同样不佳,但至少后者并不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毕竟外部力量对一国的军事干预,不管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除非获得联合国授权,否则就违反了国家主权不受侵犯的国际法,同时还会给其它类型的跨国军事行动留下口实:凭什么你可以武装干预,我就不能?最近的例子,无疑是当前的俄乌冲突。

诚然,“民主是个好东西”,一般而言宪制也好于依仗武力的军人统治,然而任何好的理念和制度,必须植根于本土才能长治久安。频繁的军事政变显然大不利于非洲的安定和发展;但一国的事情,还是要由本国来解决。外部可以对合法政权以道义上的支持和援助,也可以对非法获取权力的一方施加制裁乃至“断交”,但不可轻易出兵“越俎代庖”。正是从这个认知出发,笔者早先就坚决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第二次伊战),哪怕当年伊国的统治者是个“暴君”,也应由本国人民来决定国家的命运;现在笔者也反对外部派兵干预尼日尔的“内政”,即便“非宪制更迭”是笔者所不赞成的。不然,就算外部干预解决了一时的麻烦,势必还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形成另一种相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为全球安全计,无论如何,人类社会必须恪守“国界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这样的做法也许并不完美,但却是一种“次优选择”。

  祈愿尼日尔早日能够“维稳”,非洲大陆早日走上安定发展和繁荣之路。(未名日记8月1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65篇文章 34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