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落马之前是怎样当上足协主席的?——
请别误会,本文不是要“爆料”,笔者既非体育界中人,也不了解内情,根本就无“料”可“爆”,题目所述只是自己心中的一个疑问。
这几天全国民众都被一个消息惊着了:据官方通告,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而被查!笔者虽不是足球迷,也为该消息而震惊。所“惊”者不是因为陈戌源的级别(足协主席大概只是正局级),而是他的“来头”:此人原是一家大型国企上港集团的董事长,尽管旗下的上港俱乐部曾获得过中超联赛冠军,但他是一个企业家而非体育专业人士。然而在2019年吾国新一波的足球改革浪潮中,他突然被任命为中国足协主席。按财新报道的说法,陈戌源由此“成为中国足协历史上第一位专职主席,也是首位非体育系统出身的足协主席。
当时笔者就颇感奇怪:众所周知,此次足改上头十分重视,甚至特许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成为唯一一家独立运作的体育行业协会,大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样子,为何却挑了一个“外行”来掌舵足协?难道此人有一套“点石成金”的本领?又或者前些年足协班子频频“出事”,上头是想让他去“掺沙子”来开创一番新气象?
中国足球的“难弄”全国人民都知道。陈戌源“临危受命”之后,这几年采取了不少新措施,笔者不是行内人,不好妄加评论,只知道国足的成绩不进反退,足球圈内丑闻迭出,最典型的当属前不久原国足主教练李铁的被查。看来陈主席的工作没什么起色,然而万万没想到,现如今他本人竟也因“严重违法违纪”而落马!
陈戌源具体犯了什么事,官方通报没有说。但依据经验,“严重违法违纪”通常与腐败有关,而腐败又必定与金钱有关。可是陈戌源原来是个大企业的掌门人,按说并不缺钱,何况足协也并不是一个特有“油水”的衙门,陈主席“千里迢迢”从上海到北京赴任,身负重望,怎么就至于栽倒在钱上?这是笔者又一个困惑点。
笔者在凤凰网看到体育记者贺晓龙的一篇文章,见有人提出了跟笔者一样的疑问,指陈戌源在上港那样的大型国企当过一把手,应该是见过大钱的人,怎么会跑到足协腐败呢?但贺晓龙认为“这个观点不能细品,见过大钱又能说明什么”?他举例前国足主教练李铁在武汉卓尔曾经享受过三千万年薪的天价合同,纵然如此,李铁还是利用大权独揽的机会,通过自己的经纪公司中饱私囊,而当中国足协给了他一份本土教练史无前例的肥约时,李铁还不是照样插手国脚的经纪事务而贪腐?
这倒把笔者给问住了。俗话说,嫌什么多也不嫌钱多。于是笔者只好回到第一个疑问:事实证明陈戌源没有能力把吾国足球搞上去,却因贪腐把自己给搞下去了,那么,当初究竟凭什么挑了这么一个人来当足协主席呢?
比较容易的答案是“看走眼”了。笔者看到有好事者翻出了2021年3月陈戌源在央视上接受主持人白岩松专访时的一番言辞,其中说到“为了我追求的社会责任,希望为足球做点什么。我也打过退堂鼓,也曾经后悔过,但现在很坚定,不后悔”,并痛批中国足球的烧钱现象,说“我们难道还不觉醒?我们难道良心已死吗?我们难道还要继续生存在这样的足球环境中吗?……”慷慨激昂,溢于言表。但事实证明他是“说一套,做一套”。这倒也并不奇怪,这些年我们见多了这样的“两面人”,多一个陈戌源也不算多。
所以还是得刨根问底一下:陈戌源究竟为何被查?相信不久以后有关情况将公诸于众。笔者觉得,陈戌源的落马实际上给这一轮轰轰烈烈的足球改革划上了一个句号,结果不言而喻。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二十多年来中国足球“屡败屡改,屡改屡败”?原因自然可以给出很多,笔者想最重要的一点教训也许是:总是试图将行政化与市场化捏合在一起,结果是“两头不靠,不着四六”,成绩上不去,腐败却丛生,俨然成了一个“怪胎”。而且,这种现象恐怕不止是在足球界。(未名日记2月18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