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稳增长一定要优先于防通胀吗?——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7月CPI同比涨幅为2.7%,比6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经济学家任泽平随后在新浪财经发表《稳增长还是防通胀》的文章,指当前面对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和通胀预期抬头的局面,稳增长还是防通胀,宏观政策存在两难抉择。任先生认为:经济正处于复苏早期,通胀温和尚不构成政策掣肘,稳增长应优先于防通胀。

文章进一步表示:在经济复苏初期,市场预期不稳、信心不足,必须要进行“空中加油”,过早转向将会导致“二次探底”,彼时将不得不“再轰油门”;并指那些担心现在经济过热、建议政策应该转向收紧的观点,属于盲目乐观;认为宏观政策要继续加大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巩固经济复苏的势头,把稳增长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笔者也曾在此前的博文中指出,就当前的情势而言,担心政策宽松会使得“经济过热”,实属过虑,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内需不足,经济趋冷。笔者表示并不反对政策加码,但应将着力点放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上,而不应该仅仅只是以增加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来保增长。

但见8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加大了对通胀的关注力度,不仅在展望世界经济时称“当前高通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还以专栏的形式详解了吾国目前的通胀形势,称今年物价仍可实现预期目标,但应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在阐述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时,央行表示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这倒提醒了笔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时,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是否就是唯一的“不二法门”?事实上近年来高层一直强调不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要注重“精准施策”。现今在二季度经济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时,央行依然重申要坚持这一政策基调,可见管理层对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笔者由此反思自己的前述想法:诚然,经济上升时期,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胀,但这并不能倒推过来认为只要容忍通胀高一些就一定能够稳增长,这样的“逆推理”怕是不成立的。

在这方面,美国近年的做法堪称是一个“反面典型”。过去一个时期,包括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和此次新冠疫情暴发,美国管理层为了保经济增长,大力度、大手笔地推行逆周期政策,释放了估计多达十几万亿美元的“额外”货币,虽然的确避免了经济萧条,同时也用发钱的方式救济了民生,但由于把事情做过了头,最终还是迎来了现在的高通胀,迫使美联储不得不调转方向,大力度、大手笔地提高利息,经济也由此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技术性衰退”。如此“大放大收”,对经济肌体的损害可想而知。

笔者揣想,吾国管理层可能看到了美国的“前车之鉴”,从而坚定了“不搞大水漫灌”的决心。实际上吾国之前也有类似的教训,这就是十几年前的“4万亿”刺激计划,尽管该计划当时确实对经济起到了“托底”的作用,但其后遗症也相当明显,不仅一度曾抬高了通胀,后来又有房地产泡沫的泛起;而在经济增速方面也逐级而下,由过去的高速度转为中高速,又进而转为现时的中低速: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仅有2.5%——这其中固然有新冠疫情冲击的因素,但至少证明,仅靠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未必能确保经济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何况,眼下吾国的通胀似也有抬头的迹象。

实际上任泽平在其文中也指出,要避免货币超发和大水漫灌,防止未来的通胀风险,认为当前的狭义货币已经相当宽松,甚至出现“堰塞湖”现象,资金堆积在银行体系内,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主因是房地产、地方基建、民营投资等宽信用渠道受阻,需要发力稳楼市、增加地方政策性金融工具、激发民营经济信心。而笔者看到另一位经济学家彭文生也撰文指出:当前的流动性有“淤积”现象, 市场既不敢在社融高增的时候相信需求的可持续性,也不敢在社融低迷的时候轻视政策的力量。

这让笔者想起经济学有一个“绳子效应”的说法,比喻货币政策犹如栓在车上的绳子,经济过热时收紧绳子可以将其拉住,但经济过冷时放松绳子却无法让其加速。

笔者还有一个“反思点”:过去我们总是说不应片面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只要增长质量高一些,即使增长速度慢一点也未必是坏事,现在增长速度真的慢下来,何以就有些沉不住气了呢?如此是否有点像是“叶公好龙”?实际上从吾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阻碍经济复苏的主要还是疫情的反复以及由此造成的市场预期不确定,而不是货币政策不够用。

不用说,最好的情况当然是“高增长、低通胀”,吾国自改开以来也的确享受过这样的好时光。但今时不同往日,世界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还是应该放下身段、沉下心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争取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效应”。简单来说,稳增长当然很重要,但主要还是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而不是动辄就想着放松货币、加大政府投资,更不能希冀以通胀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

说得再直白一点,鉴于我们的国情,高通胀的危害恐怕更甚于低增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CPI为2.7%,尚有可容忍的空间,但这并不等于可以放心大胆地任其继续攀高,关键还是要在通胀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未名日记8月16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