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1936)·

本文要义:站在全人类安危的角度,笔者还是认为,伊朗应该像朝鲜那样,至少要公开宣布“无核化”的态度,如此才能使整个局面“柳暗花明又一村”。君不见,那边厢“伊核”、“朝核”问题还不知如何了结,这边厢竟又冒出了一个可能的“土核”!

 

本文题目中的“伊核”、“朝核”,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可是,“土核”是个什么东东?

容笔者卖个小关子,后面再解释。

先说伊核。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7日,伊朗原子能组织宣布,伊朗当局已正式启动了40台“更先进的离心机”,以进一步增加该国的浓缩铀储量。这是今年以来伊朗第三次挑战伊核协议。此前,伊朗已在今年5月到7月间,先后两度触碰伊核协议的红线。不仅如此,伊朗还嫌“事儿不够大”,就在9月7日当天,伊朗政府还特意邀请媒体参观阿拉克核电站的重水反应堆,似在显示自己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笔者曾在微博中“称赞”伊朗是当今国际事务中最善于“切香肠”的高手。之前它曾经击落了美国一架价值上亿美元的新型无人机,气得特朗普差点下令对伊动武,只是在最后一刻才收回成命,很是没有面子。而对于伊核协议,伊朗竟能够生生地连“切”三刀仍然维持不破,足证吾国的一句谚语:胆大的吓死胆小的。

然而,伊朗对伊核协议“切香肠”的技艺虽然高超,却不能掩饰事情的本质:伊朗是在用自己的核能力来要挟伊核协议的其它签署国:你们若不能全面遵守协议维护伊方的利益,那就休怪我们有可能重启核武的研制。

正是这一点让笔者感觉有些“不厚道”。作为人类的一份子,笔者对任何核扩散持坚决反对的态度:鉴于核武的破坏性和毁灭性,它的每一次扩散,都会增加对人类安全乃至生存的威胁。

这与意识形态无关,而只关乎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整体安危。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吾国对“兄弟般的”朝鲜的核武计划,也持坚决反对的立场和态度。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才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做法表示某种理解。盖因此协议并没有要求伊朗彻底放弃核武,只是在十年内承诺不从事高浓度的浓缩铀等研制(这些材料为制造核武所必需)。而对美国来说,其对该协议不满意的另一个理由是没有禁止伊朗研制中远程导弹,因而不能免除对美国本土的威胁,特别是考虑到万一伊朗将这些导弹装上核弹头。

从这个角度看,伊核协议的确是“妥协的产物”,其它签署国以此消除了十年内伊朗拥核的危险,而伊朗则换来了国际社会对其经济制裁的撤销。但十年后怎么办?协议并无明确规定。如果不是特朗普这厮跳将出来退出协议,本来大家在这段时间内、这一问题上可以“平安无事”。

笔者不想评论这样的伊核协议是否带有某种“绥靖”的色彩。鉴于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任期都是有限的,故此他们的决策有时难免看起来是短期行为。需知十年以后,这些签署国的领导人大部分已不在其位。或许在他们看来,用一纸协议换来十年的“平安无事”,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吧?故此也就能理解为何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其它签署国一方面表达对美国的不满,一方面仍竭力维护协议的有效存在。

然而,伊朗却很不满意。为何?简单地说,就是美国在退出协议后恢复甚至进一步加大了对伊朗制裁的力度,使伊朗的经济严重受损。而由于美国金融霸权的强势,其它协议签署国对伊朗却“爱莫能助”。所以,伊朗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伊核协议“切香肠”,以此对那些协议签署国施加压力,要他们想办法来帮助自己免除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若不考虑核扩散的危险,笔者对伊朗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我遵守了协议,可我仍然被制裁,这当然极不公平;你们这些签署国一面口口声声说要“维护协议”,一面却在旁边看着美国的制裁无能为力,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所谓“协议”还有何用?

但伊朗也知道,牢骚归牢骚,挑战归挑战,当下还不能贸然宣布自己也退出协议去公开发展核武,如此反而证明特朗普有“先见之明”,把自己重新置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对立面。“切香肠”的要诀正在于“切而不破”。笔者也曾在博文中几次劝告伊朗,不要中了美帝的“奸计”,虽然也知道没几个人会看到笔者的劝告,但岂不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乎?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伊核问题并非没有解决之道。那就是跟朝核问题一样,伊朗也可以宣布自己的“无核化”,以此来交换与美国的“和解”。核武虽然威慑力很大,但有时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对伊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才是更重要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据报道,特朗普最近表示,他所求的只是伊朗放弃核武和导弹研制,这样他就将马上撤销对伊朗的制裁,甚至可以帮助伊朗发展经济。这与他此前对朝鲜的“诱导”如出一辙。特朗普的这种表态也算是后退了半步,因为之前他还曾要求伊朗停止在中东其它国家的势力扩张。也许他终于意识到,要得太多,反而什么也得不到(顺便插一句,这句话也适用于仍在进行中的中美经贸磋商)。

而伊朗一方面在连续挑战伊核协议、“切而不破”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不再坚持绝不跟美谈判的立场,但提出的前提条件是美方首先回到伊核协议,撤销对伊朗的制裁。

双方的立场显然还有距离,但应该说还是彼此靠近了一步。接下来各方何去何从,伊核问题能否妥善解决,那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站在全人类安危的角度,笔者还是认为,伊朗应该像朝鲜那样,至少要公开宣布“无核化”的态度,如此才能使整个局面“柳暗花明又一村”。

说到朝核,已经很久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了。笔者曾在博文中指出,特朗普现在应对朝核的策略,似乎由之前的“火与怒”变成了“坐而论道”、“引而不发”——只要朝鲜不研制远程导弹,你就是真的有几个核弹头,谅你也打不到美国本土。有专家甚至认为,在此前提下,美国其实已经默认朝鲜拥核。

美国人当然不会公开承认这一点,但有可能会这么做,或者已经在这么做。要知道,美帝既是霸权主义者,也是实用主义者。何况它对朝鲜还握有一张王牌:联合国的制裁协议。只要朝方不动真格全面弃核,制裁就将继续,即使其它一些常任理事国有心帮忙,也使不上力。

故此,特朗普眼下的姿态是:朝方若既不肯全面弃核又不能研制远程导弹(试射远程导弹不可能不被外界知悉),那就保持现状吧。他的这种姿态几乎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最近以来朝鲜连续试射了几枚短程导弹,特朗普居然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不惜罔顾事实为其辩解,称朝方此举并没有违反联合国协议。

朝鲜跟美国之间是否有默契,人们不得而知。笔者猜度,朝方眼下的重点是努力发展经济,如果能像吾国这样既能把经济搞上去,同时又拥有一定水平的核武,那么,自己就将立于“不败之地”。老实说,它虽然一向声称与美帝“不共戴天”,但鉴于双方的实力差距,恐怕从来没有与美帝打一场核战的念头。

然而,朝美的这种“默契”(假如它们有的话),对东亚各国包括吾国却是一种明显的不公。吾国倒可能无大所谓,盖因吾国本来就是个核大国,如今又是GDP总量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再加与朝鲜的关系又“亲如兄弟”,即使朝鲜拥核,想来也不会将弹头朝向吾国。但其它国家就不同了:韩国与朝鲜虽是同宗,但在政治上却“势不两立”;日本就更不用说了,跟朝鲜本来就是“世仇”;若朝鲜拥有装载核弹头的中短程导弹,对韩日两国将构成直接威胁。

所以,有专家担忧:这样下去,韩日等国恐怕难免也会滋生拥核的念头。试想,连贫穷如斯的朝鲜都能研制成功核武器,以韩日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恐怕更不是什么难事。果如此,加上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吾国的周边将出现六个核国家,真正称得上是“核弹环伺”了。也就是说,朝鲜拥核对吾国最大的威胁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可能带来的连锁效应。

以此来看,特朗普如今在朝核问题上这种“引而不发”的姿态,往轻了说是只考虑自家利益不顾他人安危,从而显得过于自私自利,往重了说则是有意将“祸水”引向他国!

最后,该是解开本文题中所谓“土核”之谜的时候了。

据澎湃新闻转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9月4日表示,土耳其不能拥有核武器是不可接受的。埃尔多安说:“有些国家拥有带核弹头的导弹,并且不只一枚两枚。但是他们却告诉我们不能拥有核武器,这是无法接受的。”埃尔多安还暗示他希望土耳其和以色列一样受到核保护。他说,“我们的邻居以色列就通过这些来威慑别国,没有人敢碰他们。”

据介绍,土耳其于1980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并在1996年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禁止任何目的的核试验。那么,埃尔多安此言是否意味着土耳其准备退出上述两个条约,也开始准备制定并实施自己的核武计划呢?

埃尔多安没有这样说。也许他只是在发发牢骚,但仅是这样的“牢骚”也足以让世人包括笔者感到震惊了!君不见,那边厢“伊核”、“朝核”问题还不知如何了结,这边厢竟又冒出了一个可能的“土核”!

这个世界,是变得越来越安全,还是越来越危险呢?怪不得爱因斯坦生前曾对自己提议并主导研制了美国的核武表示后悔。尽管核武曾帮助盟军提前结束了二战,理论上减少了千百万人的伤亡,但从此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至今,不仅拥核国家的数量增多,更有一些未曾拥核的国家也想加入这个“俱乐部”。爱因斯坦之悔,不就是因为看到了后来的这种景象吗?

诚然,从国家主权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决定自己是否发展核武;然而如前所说,若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多一个核国家,多一件核武器,就多一分人类毁灭的危险。故此证明,有一种权利高于国家的主权之上,那就是全人类的生存权。也因此,笔者不仅坚决反对核扩散,而且希望人类最终能实现销毁全部核武器的目标——尽管时下看起来这个愿景很是渺茫。

末了是一个注脚。鲁迅说过,正在阔气的人想维持现状,未曾阔气的想要改变现状。用来比况这个世界的核问题也十分恰当:“正在阔气”的就不用说了,“未曾阔气”的有一些也想成为“阔人”;但有一位例外:他实际上已加入到“阔人”之列,却一直闷声不响、秘而不宣,尽管大家都知道他早已经“阔气”了。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埃尔多安提到的以色列。虽然地球人都认为它可能早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但它一直以来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为什么不否认呢?显然是为了获得对敌国的“威慑力”;为什么又不承认呢?因为它不想刺激敌人,也不想成为国际社会的“众矢之的”。说白了,它的私心里或许认为拥核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笔者甚至怀疑,这是否跟上面提到的“爱因斯坦之悔”不无关系,因为这位被称为“核弹之父”的天才物理学家,正是犹太人。

                                                      2019年9月16日于昆明润城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未名周记(1936)·

 

                             伊核,朝核……土核?

本文要义:站在全人类安危的角度,笔者还是认为,伊朗应该像朝鲜那样,至少要公开宣布“无核化”的态度,如此才能使整个局面“柳暗花明又一村”。君不见,那边厢“伊核”、“朝核”问题还不知如何了结,这边厢竟又冒出了一个可能的“土核”!

 

本文题目中的“伊核”、“朝核”,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可是,“土核”是个什么东东?

容笔者卖个小关子,后面再解释。

先说伊核。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7日,伊朗原子能组织宣布,伊朗当局已正式启动了40台“更先进的离心机”,以进一步增加该国的浓缩铀储量。这是今年以来伊朗第三次挑战伊核协议。此前,伊朗已在今年5月到7月间,先后两度触碰伊核协议的红线。不仅如此,伊朗还嫌“事儿不够大”,就在9月7日当天,伊朗政府还特意邀请媒体参观阿拉克核电站的重水反应堆,似在显示自己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笔者曾在微博中“称赞”伊朗是当今国际事务中最善于“切香肠”的高手。之前它曾经击落了美国一架价值上亿美元的新型无人机,气得特朗普差点下令对伊动武,只是在最后一刻才收回成命,很是没有面子。而对于伊核协议,伊朗竟能够生生地连“切”三刀仍然维持不破,足证吾国的一句谚语:胆大的吓死胆小的。

然而,伊朗对伊核协议“切香肠”的技艺虽然高超,却不能掩饰事情的本质:伊朗是在用自己的核能力来要挟伊核协议的其它签署国:你们若不能全面遵守协议维护伊方的利益,那就休怪我们有可能重启核武的研制。

正是这一点让笔者感觉有些“不厚道”。作为人类的一份子,笔者对任何核扩散持坚决反对的态度:鉴于核武的破坏性和毁灭性,它的每一次扩散,都会增加对人类安全乃至生存的威胁。

这与意识形态无关,而只关乎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整体安危。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吾国对“兄弟般的”朝鲜的核武计划,也持坚决反对的立场和态度。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才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做法表示某种理解。盖因此协议并没有要求伊朗彻底放弃核武,只是在十年内承诺不从事高浓度的浓缩铀等研制(这些材料为制造核武所必需)。而对美国来说,其对该协议不满意的另一个理由是没有禁止伊朗研制中远程导弹,因而不能免除对美国本土的威胁,特别是考虑到万一伊朗将这些导弹装上核弹头。

从这个角度看,伊核协议的确是“妥协的产物”,其它签署国以此消除了十年内伊朗拥核的危险,而伊朗则换来了国际社会对其经济制裁的撤销。但十年后怎么办?协议并无明确规定。如果不是特朗普这厮跳将出来退出协议,本来大家在这段时间内、这一问题上可以“平安无事”。

笔者不想评论这样的伊核协议是否带有某种“绥靖”的色彩。鉴于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任期都是有限的,故此他们的决策有时难免看起来是短期行为。需知十年以后,这些签署国的领导人大部分已不在其位。或许在他们看来,用一纸协议换来十年的“平安无事”,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吧?故此也就能理解为何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其它签署国一方面表达对美国的不满,一方面仍竭力维护协议的有效存在。

然而,伊朗却很不满意。为何?简单地说,就是美国在退出协议后恢复甚至进一步加大了对伊朗制裁的力度,使伊朗的经济严重受损。而由于美国金融霸权的强势,其它协议签署国对伊朗却“爱莫能助”。所以,伊朗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伊核协议“切香肠”,以此对那些协议签署国施加压力,要他们想办法来帮助自己免除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若不考虑核扩散的危险,笔者对伊朗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我遵守了协议,可我仍然被制裁,这当然极不公平;你们这些签署国一面口口声声说要“维护协议”,一面却在旁边看着美国的制裁无能为力,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所谓“协议”还有何用?

但伊朗也知道,牢骚归牢骚,挑战归挑战,当下还不能贸然宣布自己也退出协议去公开发展核武,如此反而证明特朗普有“先见之明”,把自己重新置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对立面。“切香肠”的要诀正在于“切而不破”。笔者也曾在博文中几次劝告伊朗,不要中了美帝的“奸计”,虽然也知道没几个人会看到笔者的劝告,但岂不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乎?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伊核问题并非没有解决之道。那就是跟朝核问题一样,伊朗也可以宣布自己的“无核化”,以此来交换与美国的“和解”。核武虽然威慑力很大,但有时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对伊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才是更重要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据报道,特朗普最近表示,他所求的只是伊朗放弃核武和导弹研制,这样他就将马上撤销对伊朗的制裁,甚至可以帮助伊朗发展经济。这与他此前对朝鲜的“诱导”如出一辙。特朗普的这种表态也算是后退了半步,因为之前他还曾要求伊朗停止在中东其它国家的势力扩张。也许他终于意识到,要得太多,反而什么也得不到(顺便插一句,这句话也适用于仍在进行中的中美经贸磋商)。

而伊朗一方面在连续挑战伊核协议、“切而不破”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不再坚持绝不跟美谈判的立场,但提出的前提条件是美方首先回到伊核协议,撤销对伊朗的制裁。

双方的立场显然还有距离,但应该说还是彼此靠近了一步。接下来各方何去何从,伊核问题能否妥善解决,那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站在全人类安危的角度,笔者还是认为,伊朗应该像朝鲜那样,至少要公开宣布“无核化”的态度,如此才能使整个局面“柳暗花明又一村”。

说到朝核,已经很久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了。笔者曾在博文中指出,特朗普现在应对朝核的策略,似乎由之前的“火与怒”变成了“坐而论道”、“引而不发”——只要朝鲜不研制远程导弹,你就是真的有几个核弹头,谅你也打不到美国本土。有专家甚至认为,在此前提下,美国其实已经默认朝鲜拥核。

美国人当然不会公开承认这一点,但有可能会这么做,或者已经在这么做。要知道,美帝既是霸权主义者,也是实用主义者。何况它对朝鲜还握有一张王牌:联合国的制裁协议。只要朝方不动真格全面弃核,制裁就将继续,即使其它一些常任理事国有心帮忙,也使不上力。

故此,特朗普眼下的姿态是:朝方若既不肯全面弃核又不能研制远程导弹(试射远程导弹不可能不被外界知悉),那就保持现状吧。他的这种姿态几乎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最近以来朝鲜连续试射了几枚短程导弹,特朗普居然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不惜罔顾事实为其辩解,称朝方此举并没有违反联合国协议。

朝鲜跟美国之间是否有默契,人们不得而知。笔者猜度,朝方眼下的重点是努力发展经济,如果能像吾国这样既能把经济搞上去,同时又拥有一定水平的核武,那么,自己就将立于“不败之地”。老实说,它虽然一向声称与美帝“不共戴天”,但鉴于双方的实力差距,恐怕从来没有与美帝打一场核战的念头。

然而,朝美的这种“默契”(假如它们有的话),对东亚各国包括吾国却是一种明显的不公。吾国倒可能无大所谓,盖因吾国本来就是个核大国,如今又是GDP总量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再加与朝鲜的关系又“亲如兄弟”,即使朝鲜拥核,想来也不会将弹头朝向吾国。但其它国家就不同了:韩国与朝鲜虽是同宗,但在政治上却“势不两立”;日本就更不用说了,跟朝鲜本来就是“世仇”;若朝鲜拥有装载核弹头的中短程导弹,对韩日两国将构成直接威胁。

所以,有专家担忧:这样下去,韩日等国恐怕难免也会滋生拥核的念头。试想,连贫穷如斯的朝鲜都能研制成功核武器,以韩日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恐怕更不是什么难事。果如此,加上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吾国的周边将出现六个核国家,真正称得上是“核弹环伺”了。也就是说,朝鲜拥核对吾国最大的威胁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可能带来的连锁效应。

以此来看,特朗普如今在朝核问题上这种“引而不发”的姿态,往轻了说是只考虑自家利益不顾他人安危,从而显得过于自私自利,往重了说则是有意将“祸水”引向他国!

最后,该是解开本文题中所谓“土核”之谜的时候了。

据澎湃新闻转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9月4日表示,土耳其不能拥有核武器是不可接受的。埃尔多安说:“有些国家拥有带核弹头的导弹,并且不只一枚两枚。但是他们却告诉我们不能拥有核武器,这是无法接受的。”埃尔多安还暗示他希望土耳其和以色列一样受到核保护。他说,“我们的邻居以色列就通过这些来威慑别国,没有人敢碰他们。”

据介绍,土耳其于1980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并在1996年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禁止任何目的的核试验。那么,埃尔多安此言是否意味着土耳其准备退出上述两个条约,也开始准备制定并实施自己的核武计划呢?

埃尔多安没有这样说。也许他只是在发发牢骚,但仅是这样的“牢骚”也足以让世人包括笔者感到震惊了!君不见,那边厢“伊核”、“朝核”问题还不知如何了结,这边厢竟又冒出了一个可能的“土核”!

这个世界,是变得越来越安全,还是越来越危险呢?怪不得爱因斯坦生前曾对自己提议并主导研制了美国的核武表示后悔。尽管核武曾帮助盟军提前结束了二战,理论上减少了千百万人的伤亡,但从此却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至今,不仅拥核国家的数量增多,更有一些未曾拥核的国家也想加入这个“俱乐部”。爱因斯坦之悔,不就是因为看到了后来的这种景象吗?

诚然,从国家主权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决定自己是否发展核武;然而如前所说,若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多一个核国家,多一件核武器,就多一分人类毁灭的危险。故此证明,有一种权利高于国家的主权之上,那就是全人类的生存权。也因此,笔者不仅坚决反对核扩散,而且希望人类最终能实现销毁全部核武器的目标——尽管时下看起来这个愿景很是渺茫。

末了是一个注脚。鲁迅说过,正在阔气的人想维持现状,未曾阔气的想要改变现状。用来比况这个世界的核问题也十分恰当:“正在阔气”的就不用说了,“未曾阔气”的有一些也想成为“阔人”;但有一位例外:他实际上已加入到“阔人”之列,却一直闷声不响、秘而不宣,尽管大家都知道他早已经“阔气”了。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埃尔多安提到的以色列。虽然地球人都认为它可能早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但它一直以来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为什么不否认呢?显然是为了获得对敌国的“威慑力”;为什么又不承认呢?因为它不想刺激敌人,也不想成为国际社会的“众矢之的”。说白了,它的私心里或许认为拥核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笔者甚至怀疑,这是否跟上面提到的“爱因斯坦之悔”不无关系,因为这位被称为“核弹之父”的天才物理学家,正是犹太人。

                                                      2019年9月16日于昆明润城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未名周记”),2018年7月开始兼写微博(“未名日记”),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8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