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以色列的三大目标,靠谱吗?——

让人遗憾但并非意外:12月1日上午,以色列和哈马斯结束了为期七天的临时停火,双方再次恢复敌对行动。据界面新闻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重申了以方的三个目标:消灭哈马斯;敦促哈马斯将所有人质送回以色列;确保加沙地带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笔者认为,以当前的情势看,以色列的这三大目标不仅很难实现,而且有相互矛盾之处。以下试作简析。

第一个目标:消灭哈马斯。看起来这似乎没什么可说的,因为哈马斯的目标也是“消灭以色列”,双方“彼此彼此”;而且此次冲突是因哈马斯对以色列的“10·7”袭击而引发。但虽然以色列的军力大大强于哈马斯,地面作战占尽优势,要灭掉后者怕也没那么容易。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表示,以色列要“消灭哈马斯”可能需要十年时间。小马哥的判断是否准确笔者不敢说,但哈马斯好歹有几万战士,并且在加沙修建了几百公里的地下隧道,除非以军将这些地道统统炸毁,否则他们或会在地下长期“潜伏”。最重要的是,加沙地带人口密集,哈马斯此前在加沙实行的又是“军民混合”的体制,致使以色列前期的军事行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从而引发全世界的抗议浪潮。稍早前以色列又将上百万巴勒斯坦人从加沙北部赶往南部,现在又宣示将对人口因此更加稠密的南部展开攻击,试问:就算以色列能“消灭哈马斯”,那将会让多少巴勒斯坦平民为之“陪葬”?如果一场战争导致对方死伤的平民数量远远多于战斗人员,还能被视为“正义之战”吗?

第二个目标:救回所有人质。这个目标看似理所应当,然而它与“消灭哈马斯”的目标明显是矛盾的。试想这些人质怎么“救”?如果以方像前期那样无差别地狂轰滥炸,其结果只能是“玉石俱焚”。如果是想让哈马斯在过去七天那样分批释放人质,可你又说要“消灭”它,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武装组织会在明知对方要“消灭”自己的情况下愿意释放对方的全部人质。

第三个目标:确保加沙地带不再对自己构成威胁。这个目标比较容易理解,毕竟这些年以色列也受够了哈马斯时不时地向以方境内发射火箭弹以及进行小规模的跨境袭扰。此次以方之所以大动干戈,是由于“10·7”袭击造成以方死人千余,创下历年冲突的最高纪录,同时让以色列政府和情治机构“大跌面子”,故此才会如此疯狂地展开报复。但是以色列要想“一劳永逸”地结束来自加沙的威胁,光靠武力打压能否做得到?就算你消灭了现在的哈马斯,还会有新的“哈马斯”冒出来,特别是此次以色列攻打加沙杀死了一万多平民(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加),如此“血海深仇”,不可能成为巴勒斯坦人“忘却的记忆”,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以色列也必将“永无宁日”,遑论自身的发展让国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说难听点,难道你能将几百万巴勒斯坦人统统杀光吗?

笔者之前曾有文建议:要让眼前的这场冲突实现长期停火而非只是临时停火,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哈马斯一次性释放所有的人质,而以色列除了按比例释放被扣押的巴勒斯坦人员,同时停止所有的军事行动,然后由联合国牵头组织维和部队进入加沙将双方“隔离”,敦促它们进行和平谈判。但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未见有哪一方表达过这样的意向。而这样打下去死伤只会越来越多,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以色列难道真的像其所说的不惮与整个世界为敌吗?

在此笔者要引用以色列的“铁杆盟友”美国的国防部长奥斯汀的一句“忠告”:据央视新闻报道,奥斯汀当地时间12月2日在加州举行的“里根国防论坛”上发表演讲时称,以色列在打击哈马斯时,如果不努力保护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平民,有可能面临“战略失败”的风险。他说:“重中之重是平民,如果你把他们推到敌人的怀抱,你就会以战略失败取代战术胜利。”虽然在笔者看来,奥斯汀此言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之前几十天的战事证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仅不可能做到不伤及平民,甚至做不到不大量伤及平民,但奥斯汀关于“战术胜利”和“战略失败”的说法还是值得以色列决策者认真考量。

  当然,要想巴以之间实现“永久停火”,不仅以色列要停止“以暴制暴”,哈马斯也必须停止攻击以色列。如此,大家方有可能坐下来商议如何实现“两国方案”。不然,一切都将是空话。(未名日记12月4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64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