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先生的“博弈论”还能奏效吗?——
再过几天,美国资深政治家基辛格先生就将年满百岁。基先生如此长寿已属难得,更难得的是这位德高望重的“人瑞”仍在关心世界大事并出谋划策。据凤凰网报道,日前基先生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专访,交谈了近8小时,让人惊叹他的“宝刀不老”。其中在谈及俄乌冲突时,他表示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与他更早时候的观点有所不同。
基先生为何改变了想法?他解释说:“在我看来,欧洲人现在说的话非常危险。因为欧洲人说:‘我们不希望他们加入北约,因为他们太危险了。因此,我们会武装他们,给他们最先进的武器。’这怎么可能呢?我们不应该以错误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假设这个结果是可能的结果,那就是恢复2022年2月24日之前存在的现状。结果应该是乌克兰继续受到欧洲的保护,而不是成为一个靠自己保护自己的孤立国家。”
他继续解释说:“我们现在已经把乌克兰武装到这样的程度,它将成为欧洲装备最好的国家,但却拥有最缺乏战略经验的领导人。如果战争以最后可能的那种方式结束,俄罗斯失去了许多获得的领土,但保留了塞瓦斯托波尔,俄罗斯可能会不满,同时乌克兰也会不满,换句话说,两边都不满。”“因此,为了欧洲的安全,最好让乌克兰留在北约,在那里它不能就领土主张做出国家决定。”
不知是基先生毕竟年事已高表述得不是很清楚(笔者从央视给出的几个镜头中看到,他在访谈时说话的语速很慢且声音有些混浊),抑或是报道的翻译不够准确,上引基先生的这些话笔者有些没大听明白。他主张北约应接纳乌克兰这一点是清楚的,其理由似乎有两点。一是能让乌克兰受到欧洲(北约)的保护。然而根据北约的第五条款,任何成员国若受到侵犯,其它成员国皆有义务出兵援助,如此岂不等于让北约直接与俄罗斯发生武装冲突?
基先生给出的第二个理由是:乌克兰若加入北约,“它不能就领土主张做出国家决定”,意思似是在领土问题上要听从北约的意见。可是怎么个“听从”呢?根据报道摘引的基先生的说法,“那就是恢复2022年2月24日之前存在的现状”,亦即可以让俄罗斯保留克里米亚(他提到的塞瓦斯托波尔就是俄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的司令部所在地),但其它已占领土应归还给乌克兰。
笔者记得,这个方案早在去年基先生就曾提出过,因此并无新意。有所变化的是那时他反对而现在转而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并称“这是为了欧洲的安全”。仔细体会,他似是主张以此作为俄乌结束这场战争的一种“条件交换”:乌克兰同意俄罗斯保留克里米亚,同时俄罗斯同意乌克兰加入北约。
然而这样的“条件交换”能为俄乌所接受吗?连基先生自己也说,两边可能都不满。实际上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闻讯后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基辛格呼吁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但他这次大错特错。”俄方的这一反应在笔者意料之中,而乌方近期也多次表态和谈止战不能以乌克兰丧失领土为条件。既如此,基先生的提议又如何能实现呢?
基辛格博士无疑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最著名的地缘战略大师之一,其最成功的代表作就是“打破坚冰”、参与促成了中美高层的接触,乃至后来两国正式建交。这令他获得了全球性的声誉,也可能使他觉得任何国际争端和矛盾都可以在博弈中通过“各让一步”得以解决——实际上也就是吾国古人提出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应该说这符合博弈论的优选。此次对于俄乌冲突,基先生也是按这个“套路”频频给出止战和谈的一些建议。但是他老人家可能忽略了一点:如果说俄乌冲突起初只是因乌克兰执意申请加入北约、从而威胁到俄罗斯的“外部安全”而引起的话,那么自去年9月以后,随着俄方宣布将乌方东南部的四个州并入自己的版图,这场冲突的性质已经起了变化,事实上成了两国之间的一场“领土之战”。
而一旦涉及到领土争端,基先生的这个“博弈论”是否还能行得通,那就很难说了。(未名日记5月21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