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国总理堪称是个“奇人”——
最近的世界政坛真是越来越热闹了:英国已然“变天”;法国的议会选举来了两次反向“急转弯”;美国的老拜登在大选辩论会上的孱弱表现引起国内外“地震”般的反响;刚刚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匈牙利,其总理欧尔班第一时间接连出访乌、俄等国充当“和平使者”;而另一位国家总理即印度的莫迪五年来首次访问俄罗斯,更是引起国际舆论的普遍关注。笔者从央视屏幕上看到,印俄两国领导人几次热情拥抱,端的是“亲密无间”,普京还特别邀请莫迪到自己的官邸进行了几个小时的“家庭式氛围中的轻松对话”,相谈甚欢,甚至亲自驾驶电瓶车带着莫迪游览官邸、参观马厩、观看表演。翌日两国代表团举行正式会谈,双方签署多项部门之间的合作文件,自然不在话下。
对于莫迪的此次访俄,各方的反应迥异。美西方自是很不爽,一来莫迪访俄恰逢北约在华盛顿举行年度峰会;二来美国自认为一向对印度不薄,之前莫迪访美时拜登还以国宴招待,把他看作是“自己人”,没想到他转头却去了俄罗斯。《环球时报》转引彭博社报道称,莫迪的高调访俄“让美国及其盟国感到恼火”,“对美国来说,试图孤立俄罗斯正变得越来越困难”。不过亦有美媒认为鉴于印度对美国“印太战略”的不可取代性,美方纵然不爽也不敢对莫迪怎么样。
如果说美方的态度还算“克制”的话,作为俄乌冲突直接当事方的乌克兰,其总统泽连斯基毫不掩饰地连续两天猛批莫迪,称对他的莫斯科之行“极为失望”,指这是对乌克兰和平努力的“毁灭性打击”,吾国的自媒体公号“牛弹琴”说他是“怒火中烧”。
笔者也觉得,近一个时期以来,泽连斯基的“火气”似乎越来越大,之前笔者曾有文劝他多些“耐性”,要有“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包括此次他对莫迪访华的激烈反应,窃以为也有些过了。虽然印度被泽连斯基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应该是指其人口规模),毕竟各国的国情不同,你不能要求所有的国家都在俄乌冲突中非此即彼地选边站,这样反而不利于乌克兰的抗战大业。
就拿印度来说,尽管一般认为它属于偏西方阵营,但它与俄罗斯的关系却非同一般。简单而言:首先是印俄两国具有悠久的友好传统,远者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历史上两国从来没有闹翻过;其次,印度是个能源匮乏的人口大国,而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大国,两国有很强的互补关系,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受到美西方制裁,能源出口欧洲受阻,给印度从俄大量进口低价的能源产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再次,长期以来俄罗斯是印度最主要的武器供应国,据悉印军将近一半的武器装备从俄进口——仅从这一点看,印度就绝不能把自己与俄罗斯的关系搞僵。
故此,笔者十分理解为何莫迪顶着美西方的压力,在俄乌冲突中一直保持中立,盖因国家之间不同于私人交往那样可以“意气用事”,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特别是要优先维护本国利益。笔者在这里也并不是批评那些支持乌克兰的国家,他们亦有自己的考量。比如当初新加坡曾明确表态反对俄罗斯攻打乌克兰,有人问时任总理的李显龙这是为什么,他的回应大意是新加坡是个小国,最怕的是被大国以武力欺负,如果现在作沉默状,万一有一天新加坡也落入乌克兰的境地,谁还会帮你讲话?——老实讲笔者听了挺佩服他的“实话实说”。
当然印度算是个大国,大国亦有大国的利益考量。不过莫迪此次访俄对印度的影响也并非都是正面的。泽连斯基的“牢骚话”莫迪可以装作没听见,但美国包括其他西方国家的反应他不能毫不在乎。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如何掌握?笔者作为一个平头百姓颇有些好奇。据塔斯社报道,莫迪在与普京会谈开始前表示,印度赞成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并愿意在这一问题上提供协助;普京则感谢莫迪为此做出的努力。这些自然是“官话”,信息含量不算高。
让笔者没想到的是,忽然看到凤凰网近日播出一段莫迪此番访俄的视频,背景应该是普京的官邸,两人正在进行“非正式谈话”,视频中莫迪竟然当着普京的面说:战争中无辜孩童的死亡令人非常心痛。笔者闻之大吃一惊,这是什么意思?盖因就在莫迪访俄的前一天,俄军用数十枚导弹袭击了乌克兰多地,据说还击中了基辅最大的一座儿童医院,造成数十人伤亡,尽管俄方事后否认是己方所为,称系乌方防空导弹坠落所致,但在这个当口,莫迪提到“孩童死亡”,可谓十分敏感。莫迪当场还说:战争解决不了问题,枪炮不能保障和平。但见视频中普京无言以对,还下意识地挠了挠头,神态颇有些尴尬,估计他也没想到莫迪会说出这番话。
稍后笔者又见财新网对此有较为详细的文字报道,摘录如下:莫迪在谈及此次与普京的会晤时称,“无论是战争、斗争还是恐怖袭击,当出现生命损失时,每一个相信人性的人都会感到痛苦。”他还表示,“当无辜的孩子被杀害时,当我们看到无辜的孩子死去时,我们的心会感到痛苦,并且那种痛苦非常可怕”。此言迅速被外界解读为对7月8日俄军袭击基辅儿童医院的含蓄批评。
报道说莫迪还称他在会晤中与普京“开诚布公、详细地分享了我们对乌克兰的看法。我们恭敬地倾听对方”。莫迪对普京说,“作为你的朋友,我一直告诉你,和平是子孙后代光明未来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相信战争不是解决办法。炸弹、导弹和步枪无法确保和平,所以我们注重对话,对话是必要的。”作为回应,普京则向莫迪“对紧迫问题的关注”包括试图寻找和平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表示了感谢。
笔者觉得,应该说普京对莫迪的直言不讳表现得很“大度”,后面双方的正式会谈和签约依然客客气气地按部就班进行。但莫迪在“非正式会谈”中所说的上面这些话,让远在数千里外“旁观”的笔者听了吓一小跳。当然你可以认为莫迪这番话是说给美西方听的,以证自己此次访俄并非“一边倒”而有依然坚守的立场。然而在旁人看来,如此一边跟对方热情拥抱,一边又意有所指地批评对方的某些作为,恐怕也是没谁了。怪不得“牛弹琴”文中说“印度是一个有脾气的国家,有点混不吝,什么都不怵”,不过此话听起来有点“不恭”,笔者倒是愿意用另一个词语作评:对普京来说,莫迪好比是吾国古人所说的一位“诤友”。
莫迪到底为何这么说,笔者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自然无法准确猜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非是信口而出,而是“有备而来”。放眼当今世界,像莫迪这样的“外交风格”,不管你佩不佩服,恐怕是独此一人、别无他者。因此笔者在本文题目中说他是个“奇人”,也许并不为过呢。(未名日记7月12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