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电动与燃油,谁会笑到最后?——

界面新闻报道:在全球汽车业转型的当下,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似乎已经成为了普遍共识。然而,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全球消费者调查结果令人出乎意料。这份最新的报告向15个国家的3万多名消费者提出了大约200个问题。调查显示,38%的非电动汽车车主表示,他们的下一辆汽车预计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但有29%的电动汽车车主表示可能会改变主意,重新购买燃油车,这一比例在美国高达46%,澳大利亚为49%,中国和德国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28%、24%。而麦肯锡中国稍早前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去年有22%的纯电动汽车车主表示,在购买下一台车时将不再考虑新能源汽车,该比例在2022年的调研中仅为3%。

对于这一调查结果,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吃惊。报道引述麦肯锡未来移动出行中心负责人菲利普·坎普肖夫的说法称,“我没有想到会是这种结果,我(原)以为一旦成为电动汽车买家,就永远是电动汽车买家。”

笔者看后也略感诧异。从当前的车市看,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似是“大势所趋”,为何部分电动车主的想法却会发生“反转”?据上述调查显示,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充电难、充电慢的问题自电动汽车诞生就一直存在,就全球范围而言,只有9%的受访者认为公共充电设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总的拥有成本太高和长途旅行受限等原因也是那些电动车主反悔的原因。据介绍,看上去电动车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用电成本远低于燃油成本,但是如果把电池折旧、起火风险、充电时间、二手车残值率、电费上涨以及商业保险的不确定性等等因素都考虑在内的话,其实总成本与燃油车相当。

笔者由此觉得,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近两年在全球市场蓬勃兴起,当然自有其优点,由此也引来资本的疯狂追逐。在吾国国内,生产厂商的“内卷”甚至到了“不卷不成活”的程度(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容后再议)。但是一种新产品的出现,能否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看来还需经过市场的反复检验。初期的大受欢迎,并不等于已成“定局”。毕竟市场是由千千万万消费者组成的,最终谁能“胜出”,惟看大多数人的长期选择。

  当然也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未来电动车将与燃油车“并驾齐驱”也未可知。总之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那句名言说得对,市场才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未名日记6月27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58篇文章 4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