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强烈建议联合国出兵加沙“维和”——

昨天笔者在博文中说到,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武装于10月7日对以色列境内发动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袭击行动后,遭受重创的以方随即对哈马斯所处的加沙地带还以报复性的猛烈空袭,并宣布正式宣布对哈马斯开战,最新数据说双方已有上千人死亡、几千人受伤,但笔者认为由于哈马斯俘获了数十名以色列官兵和平民作为人质(哈马斯后称扣押人数已达130人),以方也许会“投鼠忌器”,不会轻易向加沙出动地面部队(事实上到今天为止以方只是空袭而尚未派兵)。

博文发出以后,笔者看到一则更加骇人的消息:据财新网、凤凰网等转引外媒报道,以色列南部正在举办的一个音乐节亦遭到哈马斯袭击,现场已发现260具尸体,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国游客。如果该消息属实,情况也许就不同了。因为音乐节属于和平的纯娱乐活动,参与者都是乐迷,居然会遭到武装袭击和屠杀,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人们认知中的“战争”手段,说是滥杀无辜的恐怖主义行径并不为过。

不过笔者还没有看到此事件进一步的详细报道,有待核实。笔者之所以高度关注此事,盖因它很可能影响到此次巴以冲突的后续发展,:尽管哈马斯俘获了以方的几十名或上百名的人质,但由于据报道仅该音乐节的被屠杀人数就有好几百(据官方报道截止目前以色列的死亡人数已有1200),这或将更燃起以方的复仇情绪,人质问题的考量或退居其次,而哈马斯如果真的开杀人质,意味着这张“盾牌”将会失效;更何况据报道该音乐节的死者多为外国游客,势必将引起所属国家的反弹,哈马斯和巴勒斯坦将面邻更加不利的国际舆论。总之,“音乐节大屠杀”的消息如属实,或将“刺激”以色列直接挥师攻入加沙。实际上据报道以色列已在边境囤积重兵,并火速征招几十万预备役人员入伍,攻打加沙的行动看似已“一触即发”。

果如此,笔者为之忧心忡忡,这势必将引发规模更大、更加悲惨的人道主义危机。盖因加沙地带面积狭小但人口密集,210万巴方居民拥挤在一起,再加上哈马斯本来就是“军民混合”的武装组织,前两天以色列的猛烈空袭已造成很多平民伤亡,若以军再出动地面部队予以“扫荡”,以其强大的军力,将整个加沙夷为平地也并非不可想象,这必会造成更多的平民死伤(当然以军在巷战中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从地图上看,加沙是巴勒斯坦的一块“飞地”,除了一面靠海,另外三面均在以色列的“包围”中,老百姓就是想逃命也无处可去,只能在家坐等祈祷枪炮子弹别落到自己的身上。

巴以冲突发生后,不少国家都在“劝和止战”。但是笔者觉得,现在两边都已经“杀红了眼”,且都已经“骑虎难下”,谁也不肯认怂,单是用语言来劝阻恐难奏效。为今之计,为避免发生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笔者强烈建议联合国迅速组建一支维和部队进驻加沙,将巴以两方的武装力量隔开,至少要阻止他们的地面交火。五大常任理事国更是责无旁贷,为防有“偏袒”之嫌,可以考虑由五常派遣相等数量的兵员交由联合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直到巴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总之此时不“维和”,更待何时!

已故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当年曾提出国际干预的一大原则,即当可能发生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之时。笔者对此深以为然。安南先生曾经还检讨自己在任时未能阻止卢旺达的大屠杀,致使百万人死于非命,他为此深感内疚。现在似又到了这样的历史关口,联合国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让有些国家“火上浇油”,各大国必须放下歧见果断出手。诚然,巴以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化解的,但当务之急,是要首先阻止加沙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否则,不仅无数生灵将遭涂炭,联合国的存在意义将会进一步被削弱,这个世界将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这是笔者出于悲悯之心不揣浅陋的个人建议。至于会不会如愿,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未名日记10月10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58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