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纳闷:他们为何管不住自己的“嘴”?——

白天党校培训,晚上酒桌会友,他们在“忙”什么?——这是《北京日报》日前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的题目。文章披露说,近日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湘西州11名领导干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期间违规吃喝问题。时任州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邓某等人不仅让一私营企业主为当晚的酒局买了单,而且在当晚的学风检查中谎称在家住宿,在州委组织部进一步核查过程中,仍未如实说明其违规聚餐饮酒情况。

此事若发生在十几年前倒还罢了,今天看到这样的消息,笔者觉得很难理解。因为这些年上头对反腐抓得很紧,始终处于高压状态。“白天党校培训,晚上酒桌会友”虽然谈不上有多么“腐”,但明显违反了“八项规定”,更何况还让私营企业主为此买单。任何一个普通人都知道这是纪律所不允许的,为何这些涉案干部却如此“胆大包天”?

实际上类似的“团伙作案”已不算什么新鲜事。正如文章所列举的:今年2月,云南省纪委监委的一个专题片披露了大理州剑川县1下属单位的“一把手”们在参加州委党校培训期间违规违纪聚餐饮酒、接受宴请的情况(巧的是也是11人,简直称得上是“11罗汉”),5天培训4天喝酒,“回到宿舍吐了一地一床”。又如今年4月安徽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参加阜阳市委党校培训班的7名学员应其他党员干部邀请一道外出掼蛋打牌、违规吃喝。再如今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6名参加青海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的学员在宿舍聚餐饮酒。共饮用7瓶白酒,次日一名干部在宿舍被发现死亡。……

诚然,有关部门查处并公开通报这些干部的违规行为,说明纪律还是严明的。但笔者仍然为这些干部的“集体顶风作案”感到纳闷,且不论为官者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从人之理性的角度看,为何在他们的眼里,一起“把酒言欢,大快朵颐”的诱惑竟然盖过了对受到处分乃至“摘帽”的恐惧?另一个不解之处是:如今是网络时代,到处都有监控,难道他们不知道此种劣迹是无所遁形的吗?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领导干部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仿佛相互之间都毫无忌惮,难道都不怕其中某人会“出卖同事”吗?又或者,这方面的纪律约束竟也出现了经济学所谓的“边际效应递减”?

显然,光是拿些大道理来批判此种行为已显无力,还要从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等方面来加以分析。如果说“吃吃喝喝”还只是“小腐”,从近年来的官方报道看,几乎每天都仍有级别相当高的贪官落马,其所涉金额动辄几千万乃至上亿。据中新社报道,中央纪委国家监委7月22日曾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其中仅立案的中管干部(副部级以上)就有36人,厅局级干部1588人,县处级干部1.3万人,乡科级干部更是达到惊人的4.2万人。此种情况固然证明“反腐永远在路上”,同时也让人不由得深思:这些涉案干部何以非但“十八大之后仍不收手”,甚至到了二十大以后仍敢“以身试法”?这让老百姓们见了会怎么想?……

记得当年纪检部门的一位高层领导曾说,那时的反腐主要是“治标”,为将来的“治本”创造条件。应该说这是实事求是之言。以此来看,十几年过去,现在该是到“治本”的时候了。(未名日记9月13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2158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