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未名周记(1920·

本文要义:看得出来,任总对华为所研制的“备胎”的质量还是充满信心的。当然,客观地说,华为的“备胎”能否全面取代原先的“正胎”,还要经未来实践的检验。作为中国人,笔者当然希望华为能够挺住,从容渡过这一险关。同时也希望,中美之间这场愈演愈烈、已经明显超出了“贸易”范畴的摩擦,在可见的未来能够逢凶化吉、柳暗花明,最坏的结果也只是如专家所说的“以战止战”。

 

最近,“备胎”一词突然“火”了。起因来自于大洋彼岸。

当地时间515日,美国商务部悍然宣称,将把包括吾国的华为在内的近70家企业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理由是它们危及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这意味着,今后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以及其它的相关企业购买元器件。

用吾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来说,美方的这一举措完全是在“滥用国家力量,蓄意抹黑和打压其他国家特定企业”,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有分析指出,美国政府此次打压华为,与去年对吾国中兴通讯的制裁已有明显不同。如果说中兴当时的某些行为的确违反了它与美方的契约,触犯了美国的相关法律,最终中兴通过“认罚”从而达成和解的话,那么,此次对华为的打压,美方则拿不出什么确凿的证据,其指控也遭到华为的坚决否认,充其量只是出于美方某些莫须有的“怀疑”。如此或许可以认定:这是美方在此次中美经贸谈判经过多达十一轮的磋商而未果,各自对对方的部分产品再次提高关税之后,从另一个侧面对中方施加的“极限施压”手段。——简单地说,美方正在藉此摆出要将“贸易战”升级为“科技战”乃至“政治战”的架势。

正是在美方的这种无理高压下,华为旗下的海思公司总裁何庭波在第一时间表示:华为多年前已经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为此早已准备了“备胎”,以确保“极限生存”持续为客户服务。何庭波宣布,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这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备胎”就这样在一夜之间成为“热词”。

笔者闻此讯息,第一感觉自然是惊喜。没想到华为对这种局面早有准备,任正非任总果然是个高人!

不过,随之也产生了两点疑惑。首先是,“备胎”的质量能与“正胎”媲美吗?

正好在财新网上看到人民大学教授聂辉华的一篇博文,表达了与笔者相同的担心,尽管聂文是“就胎论胎”,没有直接与上述背景挂钩。

聂教授依据他的生活经验说:所谓“备胎”,就是汽车在应急时所使用的替换性轮胎。一般而言,相比全尺寸轮胎,备胎的尺寸和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携带更便捷。一旦汽车爆胎,换上备胎后,车辆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公里/小时,并且要尽快开到附近的修理店更换正常的轮胎。因此,备胎不能当普通轮胎那样使用,只能起到临时的应急作用。

聂教授所言,也符合笔者自己的生活经验。显然,他是在隐晦地对华为海思的“备胎”能否长久使用表达自己的担忧。

对此问题,正好任正非先生在接受吾国官方媒体采访时也给予了回应:“备胎一定有用的,因为是结合我们的解决方案设计的,不是脱离解决方案做的。直到它能用的时候,才开始投入使用,滚动着用。”他还说:“我们肯定能继续为客户服务,我们的量产能力还是很大的,并没有因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受到多少影响,我们在全球的竞标还是在前进。增长速度会减慢,但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慢。”

看得出来,任总对华为所研制的“备胎”的质量还是充满信心的。当然,客观地说,华为的“备胎”能否全面取代原先的“正胎”,还要经未来实践的检验。

不过,有些人包括笔者的第二点疑惑也由此而生:既然“备胎”的质量很好,为什么之前华为不早一点使用、不早一点让它“转正”呢?要知道,向别人购买使用所谓的“正胎”,成本肯定要高得多。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有记者在采访任总时提到前两天方舟子发的一个微博说“如果备胎好用,何必等到胎破了再用”,记者问任总“这个观点您怎么看?”

方舟子之问也正是笔者之惑。虽然我们都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提出这样的问题、表达这样的疑惑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只要具备一些生活常识和简单的分析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很期待看到任总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老实讲,任总的回答是笔者完全没想到的。据财新网的记录稿,他是这样说的:

如果都用“备胎”,就是体现了你们所说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最主要目的是想做孤家寡人,我们想朋友遍天下。因此,没有像他(指方舟子)想象的“备胎好用,怎么不用”,他不理解我们的战略思维。我们不愿意伤害朋友,要帮助他们有良好的财务报表,即使我们有调整,也要帮助。

任总还说:希望美国公司继续能给我们供货,我们共同为人类服务。在早期,我们还把芯片这方面的开发心得告诉对方,甚至研究成果,我们自己不生产,交给对方生产,要不然全世界的供应商怎么对我们那么好?

这样的回答、这样的战略,让笔者听了有点自愧。原以为企业家以争取利润最大化为己任,都是“精打细算”的主,没想到任总却同时兼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胸怀。恰在此时,笔者在FT中文网上看到刘远举先生的一篇文章,刘先生显然也注意到任总的这番解释,并给予了进一步的“发挥”:

华为可以做到技术自立,但是技术自立之后,一旦失去上游供应商在政治上的支持,市场禁入就会接踵而来。华为就有可能在全球市场上遭遇到更多的禁入限制。……中国市场虽然很大,但国际市场更大。一旦进入国际市场受阻,销量下降,创新速度就会下降,华为好不容易积累的优势,就会很快消耗殆尽。

刘先生以上所讲的不是任总的原话,但很可能正是任总对“备胎好用,之前为什么不用”这个问题的深层思考。吾国有句老话,叫做“与人为善”,还有一句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市场经济虽然鼓励竞争,但竞争未必就是“你死我活”。特别是,当今世界还没有实现“人类大同”,还有国家的存在,而国家与国家之间自然有利益、文化乃至制度方面的差异,一味地奉行“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的“斗争哲学”,即便一时也许能多利,但从大处看却是未必。由此看来,任总之所以有了“备胎”也不轻易“转正”,就是想“自己吃好饭,也让别人有饭吃”,以此来团结国际上的相关企业(它们的工人跟我们一样也同属一个“阶级”),同时可以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正应了领导常说的一句话,“合则两利,斗则双输”是也。在官媒发表的对任总的长篇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遭到美国政府的“暗算”,但他对美国的一些相关企业却毫无怨言,反而对它们之前跟华为的合作不无感激之情,充分体现了他“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的情怀。

企业是如此,国家之间也是又何尝不是应该如此呢?

联系到当前烽火再起的中美贸易战,笔者愿意再介绍吉林大学两位专家孙兴杰、张骁虎在《金融时报》上最新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说:“中美贸易战是经济战,不是军事战,考验的是双方战略迂回和进行合作的能力。就像拳击台上的两个拳手过招,逼入墙角的时候,一方的优势会激发另一方绝地反击的勇气。”

故此,该文的题目是:《中美贸易战,不要把对方逼入墙角》。文章的最后说:“近年来中美关系的议题已经大大扩充,深入到全球治理等领域,贸易争端只是中美关系的议题之一。议题的扩充无疑增加了中美关系的回旋空间,但同时也代表着中美关系的潜在忧虑。如果对抗不断螺旋上升,卷入的议题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变成全面对抗。对于中美双方而言,竞争止于贸易战并且最终结束贸易战,既应该是两国的追求,也应该是管控中美关系的底线。”

笔者同意他们的观点。据报道,在美国政府的禁令下,谷歌、英特尔、高通等美国企业已发出通知,暂停向华为供应产品或合作,华为的智能新手机今后不可以使用它们的软件和服务。不仅如此,连欧洲、亚洲等一些相关企业也受到影响——只要你所使用的技术有25%及以上“源自美国”。

最新消息说,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也表示暂停与华为的合作。有分析认为,谷歌之类的招数,华为还能招架得住,而ARM的“断供”对华为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盖因ARM公司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全球95%的芯片包括华为的麒麟与鲲鹏芯片都是采用了ARM公司所提供的系统架构,这将危及华为“备胎”计划的实施。ARM公司在一份备忘录中表示,由于他们的设计包含了“美国原产技术”,因此不得不“遵守美国政府制定的所有最新规定”(《金融时报》)。

华为随即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说:我们重视与合作伙伴的密切关系,但也认识到他们中的一些由于政治动机的决定而承受的压力。我们相信这一令人遗憾的局面能够得到解决,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继续向全球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

毫无疑问,华为正面临着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政府甚至还拟考虑将旷视科技海康威视大华科大讯飞美亚柏科等吾国科技公司加入制裁名单,限制美国产品及零部件出口至上述公司。

不得不说,美国政府的这一招够狠毒的。目前还不确定美方的这些做法是为了让中美贸易磋商最终能如其所愿达成协议所施加的新的“极限施压”(据路透社523日报道,特朗普当日称美国与华为的争端可能会在美中贸易协议的框架内得到解决),还是下决心真的要让两国的经贸“脱钩”。

作为中国人,笔者当然希望华为能够挺住,从容渡过这一险关。同时也希望,中美之间这场愈演愈烈、已经明显超出了“贸易”范畴的摩擦,在可见的未来能够逢凶化吉、柳暗花明,最坏的结果也只是如专家所说的“以战止战”。毕竟,正如领导所言,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实在是太重要了,它的好坏影响的不止是中美两国,也包括整个世界,故此“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而经贸,则是两国关系赖以稳定的“压舱石”。

2019527日于桃花源

 

简介: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下海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7月开始兼写微博,以发挥余热,防止痴呆。有道是: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笔者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4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