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走极端”?——

防控措施全面“优化”之后,奥密克戎病毒在吾国各地迅速扩散。按说这应是预料中事,但笔者没有想到疫情的反弹会如此迅猛,“阳了吗”正在取代“吃了吗”成为新的社会流行问候语,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感染的普遍性。所幸官方每日公布的相关数据中仍然罕见死亡病例。

但有些现象还是值得引起警惕。比如近日“多地倡导无症状和轻症可正常上班”的消息就上了热搜。笔者愚钝,初见时还觉得这或是一些地方因阳性者众多导致岗位人数锐减因而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的无奈之举,直到日前看见凤凰网刊载“TITAN第一线”的文章,严辞指责“倡导阳性染疫者带病上岗,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方才有所醒悟,心想可不是吗?

文章说,最近半个月来,我们对奥密克戎病毒的态度可以说是180度原地调头,从密接的健康人都要方舱隔离,瞬间就成了倡导阳性无症状感染者甚至轻症患者“带阳上班”,这种转向别说对于经历过封控的人们,想必任何人可能都难以跟上这种节奏。不少网友对“带阳上班”心存忧虑,因为尽管奥密克戎的毒性大为减轻,但其传播力却惊人地“强悍”,据悉其RO值高达百分之十几,即一个阳者可传染给十几个人。倘若大家“不分阴阳”地聚在一起工作,对阴性群体的感染风险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且一般人家里还都有老人孩子同住,回家以后极可能再将病毒传播给这些“脆弱群体”。如果说“优化”不等于“躺平”,那么,这种“带阳上班”的倡导岂非更加不可思议?等于是准备让所有人都“阳”过一遍。

文章指出,一方面是不断感染的岗位员工,一方面是染疫高峰期急需运转的公共和经济体系,这种两难境地下各地包括医护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人员被要求“带病坚守”虽有情可原,只是在基本的感冒药、退烧药都无法满足需求,诸如北京这一波染疫高峰的重症比例、死亡比例以及未来走向并不明确的当下,与之前不要说阳性者就连密接者、次密接者都要统统被拉走隔离的做法相比,反差也实在太大了。

恰好此时笔者看到久疏音讯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接受财新网采访时也谈到了关于“极端”的问题,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提醒说,“防疫战略的转变,绝不意味着所谓‘躺平’,更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必须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吴先生呼吁各级公共机构,“只有积极做好准备,而不是简单地放松管控,才能避免在放开之初必然发生的感染率有所提高时引发社会恐慌,甚至发生个别城市那样的反复和折腾。”

笔者还看到有资讯介绍说,即使在被嘲讽为“躺平”的一些国家如德、日等国,阳性者也是要居家隔离的,而不会让他们“带阳上班”。当然有些重要岗位确实需要有人坚守,但不分轻重缓急地倡导大家“带阳上班”,这恐怕不妥。在笔者看来,吾国之前曾屡禁不止的“层层加码”,“放开”之后又变成了“层层减码”,貌似相悖而行,从本质而言也都是“走极端”的表现。类似的现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不乏其例。这就让人不由得不问: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个问题,还是抛给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吧。(未名日记12月23日)

话题:



0

推荐

蔡未名

蔡未名

1965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未名者,江南布衣。生于20世纪50年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做过公务员,写过小说。中年后创办并主编某内部刊物凡二十多年,撰有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分析评论文字千万余言。现已退休,居于山间一寓,远离城市喧嚣。2017年开始撰写博客,每周一文,2018年7月开始每日兼发微博。发挥余热,防止痴呆,只事耕耘,不问收获。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也。 电子邮箱:wmc529@sina.com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未名周记(每周一发布)

文章